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风景 >> 湖南攸县多措并举探索志智双扶特色道路
红网时刻通讯员吴爱中彭亮霞株洲报道
在攸县17个乡镇街道的个村的公示栏上,挂起了一个满是小星星的牌子,上面写着“贫困户星级创建汇总表”,每个贫困户后面都有不同数量的星星。通过“贫困户星级创建”活动,攸县有力消除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帮扶工作事半功倍。
罗霄之西、洣水之畔的攸县,年初曾有15个省级贫困村。近年来,攸县在精准扶贫中注重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星级创建、产业帮扶、技能培训、文明乡风等多措并举,探索出了一条“志智”双扶的特色道路。经新一轮动态调整后,攸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目前已脱贫户人,未脱贫人口户人,15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37%。
星级创建扶“志”
十一黄金旅游期,攸县鸾山镇江冲村猕猴桃产业扶贫基地迎来丰收。
为激发贫困户自助脱贫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年,攸县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出台了《攸县脱贫攻坚星级脱贫户评选办法》,按照贫困户申请、村级推荐、乡镇(街道)初审、县级审批的原则,要求体现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稳定增收脱贫、或已带动其他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经过评选,对全县位星级脱贫户进行了奖励。
在年的基础上,年,攸县进一步深化星级脱贫户的评选工作,出台了《攸县贫困户星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按季度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星级创建,对全县贫困户评星定级。具体包括感恩怀德之星、诚信守法之星、孝老爱亲之星、勤劳创业之星、勤俭持家之星、重教好学之星。根据贫困户的季度表现进行评价,如违反上述评星标准的相关要求,当季则摘除该星,如在下季度表现良好,可重获该星;违反单项星级标准两次及以上,则取消该星年度评选资格。通过将评定结果与“面子”“票子”有机挂钩,引导贫困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引导贫困户边脱贫、边立志。
攸县宁家坪镇麒麟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如今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的个村的公示栏上,前来办事的村民发现,村部外面挂起了一个满是小星星的牌子,上面写着“贫困户星级创建汇总表”,每个贫困户后面都有不同数量的星星,对应着“感恩怀德之星”“诚信守法之星”“孝老爱亲之星”“勤劳创业之星”“重教好学之星”六个种类。村干部笑着说:“以前是贫困户给我们打分,我们现在也可以给贫困户打分,这个好处多着呢!”
通过“贫困户星级创建”活动,有力消除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干部帮扶抓手不多、边缘户情绪不满等问题,贫困户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帮扶工作事半功倍,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产业奖补树“信”
在扶持贫困户志气的同时,攸县还通过产业奖补,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鸭司令”王永升正在给鸭子喂食。
初秋时节,在丫江桥镇仙石村的一片水田里,一群群鸭子在主人的招呼下欢快地抢食。而给鸭子喂食的主人正是村里有名的“鸭司令”王永升。王永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一家四口,妻子先天残疾,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全家只有王永升一个劳动力。家里需要人照顾,外出打工不现实,如何让王永升家脱贫增收,结对帮扶单位和村里几经考量,决定提供鸭苗,要王永升发展养殖业。年年初,王永升从第一批一千多只鸭子开始摸索养起,第三批鸭子养殖了两万余只。为了让王永升更好地发展养殖,扶贫帮扶单位还邀请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年10月份,王永升获得了全县自主发展产业的奖励了元,这让王永升养殖的信心更强了。
在攸县,像王永升一样,通过自助发展产业,让家里发生的变化并不是个例,年攸县自主发展产业达户,主要从事养鸭、养鸡、养羊、养牛等养殖业以及水稻、油茶、楠竹、中草药等种植业。
攸县发展小龙虾养殖业。
近年来,攸县严格“四跟四走”精准产业扶贫思路,立足县情特点和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筛选出个产业扶贫基地,与户名贫困人口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攸县蔬而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攸县金富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重点产业项目带动名贫困人口预计平均增收元以上,全年共发放贫困户产业发展小额信贷户、.3万元,产业扶贫累计带动贫困户户、人,确保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出台了《攸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奖励办法》,县财政安排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建立以奖代补激励办法,对家帮助贫困户创收增收新型经营主体和户自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贫困户实行奖励共计.21万元。
技能培训增“智”
攸县渌田镇大联村贫困户过国华和他养殖的山羊。
渌田镇大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国华天生双臂缺失,没有劳动能力,一直靠双脚维持日常生活。年9月参加县残联举行的黑山羊养殖技术培训,学习养殖技术后,过国华开始在家养牛和黑山羊,年,自立自强的过国华参加县里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用双脚学会了电脑的运用,如今,过国华白天到山上搞养殖,晚上在电脑上一边学习养殖技术,一边推销他的黑山羊和黄牛。年,过国华养殖的50多头黑山羊,创收2万余元,黄牛收入1万多元。通过技能培训,过国华不仅达到了脱贫的标准,也为他长期稳定增收,脱贫不返贫奠定了基础。
针对大多数贫困劳动力缺乏就业技能,自主创业没有技术,外出务工收入低的状况,攸县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把增强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和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增加收入。近年来,全年累计在全县15个省级贫困村和20个重点村组织了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电工、育婴等职业技能培训39期、创业培训15期,邀请农业和养殖专家进村入户现场讲授水果蔬菜栽培和牲畜养殖等实用技术75期。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促进就业、实现增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文明乡风促“变”
攸县历史悠久,是传承文明的千年古邑,中南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直以来,秉持着“崇文重教”的攸县精神。近年来,攸县始终紧抓农村文化建设,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在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攸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农村文化服务领域大力推进“门前三小”工程,即通过门前小书屋、小广场、小讲堂把文化服务点搬到家门口,有效打通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让农村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攸县“门前三小”。
攸县“门前三小”的模式中,小书屋提供书籍借阅,小广场用于文体健身,小讲堂主要为基层党员、假期学生授课解惑。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以“10分钟路程”为标准,将“门前三小”整合设在村民集居地,覆盖人口人,小广场面积平方米,配送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音响等“三大件”,把最基本的阵地建起来。经常组织村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文娱活动,承接各类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让屋场都跳起来、乐起来。广泛邀请地方有学识、有本领、有威望的乡贤能人,开展理论宣讲、法律宣传、扶贫知识讲座等活动。
积极发动当地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骨干作用,完善并大力宣扬村规民约,带头破陋习、树新风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加强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促进良好乡风形成。
通过利用“门前三小”、村村响广播等多种形式提升村民素质,涵养文明乡风,开阔了贫困户的眼界,增长了贫困户的知识,让贫困户融入村民的大集体中,增加他们的荣誉感。
近年来,攸县扶贫干部“5+2”“白+黑”加班加点,分片包干,班子成员带队经常到办点的镇村现场指导,督促检查,认真抓好驻村和结对帮扶,严格落实“五个一”。全县扶贫干部团结一心、舍小家为大家,发扬连续作战、艰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守岗位,上万名扶贫工作者坚守在扶贫岗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为全面脱贫奔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