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风景 >> 突出聚焦彰显新担当持续裂变
编者按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需策马加鞭。
奋进在全面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株洲的征程上,如何在打造“三个高地”中走在前列、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中勇于担当、在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中做好示范、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探求新路?如何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
在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后,记者专访部分党代表,大家纷纷表示,将满怀对党的忠诚热爱、对全市人民的炽热情怀、对城市发展的崇高责任,创新实干,善作善成,勇当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主力军,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株洲壮美篇章。
党代表热议·聚焦
做先进制造业先行者实现“五化发展”
讲述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
周清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谭清云摄)
“报告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具有高度、落地性强,特别是十个字的五大举措,将是全市践行‘三高四新’战略、面向未来发展的长期策略和方法。”听完报告,作为来自企业的党代表,周清和感受颇深。他表示,作为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中车株机公司将积极践行“三高四新”战略,争当先行者、领头羊、主力军,展现新作为。
担当智能制造的先行者。依托全球首个转向架数字化车间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实施轨道交通装备部件智能化、数字化等项目,建立数据共享、人机协作、智能制造互联互通的智慧运营体系,实现经营国际化、创新多样化、管理数字化、人才高端化、制造智能化的“五化发展”。同时,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智慧产业链”,打造“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命运共同体,带动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担当创新发展的领头羊。聚焦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新能源、新一代电传动、轻量化、工业设计五大核心技术,积极开展“补短板”和国产化替代技术的研究,加快突破“卡脖子”问题,加速标准地铁、中高速磁浮列车、多流制电力机车等新产品研制,构建更加智慧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全寿命周期服务。以此,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切实打通堵点、连接断点、补齐短板,持续提升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
担当国际化经营的主力军。面向未来,中车株机公司深度实施“五本经营”(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四种角色”(文化传译者、人才孵化器、产业推进器、社区好邻居)、“三零三好”(零缺陷质量好、零投诉服务好、零距离感情好)的国际化经营模式,以此实现“走出去”向“走进去”“留下来”“融进去”的深度转型。同时,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借船出海”“抱团出海”等模式,带领产业链共同参与国际化经营,逐步实现由产品出口向技术、管理、资本等全要素输出转变。
从湖南走向世界、把世界迎往湖南,中车株机公司还将利用产业链优势,积极吸引重要的海外合作伙伴在湘投资。
做好“交通+”助推长株潭一体化
讲述人:株洲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业伟
徐业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谭浩瀚摄)
聚焦长株潭一体化,交通运输助推高质量发展,最终成果是要能够满足老百姓的不同个性化交通需求。而交通一体化是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实现长株潭一体化,首先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半小时交通圈”建设。株洲可做好“快”“便”“连”“闲”四大文章。
首先是“快”,即速度上能快则快,应快尽快,要建立长株潭快速交通网。
再者是“便”,即交通便利化,要打造长株潭范围内的半小时交通圈。如今,长沙南站和株洲西站区间,每天有上百趟高铁往返,还有“公交化”运营的长株潭城际铁路,紧紧钩联起长沙、株洲两地人的生活,也让长沙和株洲的地理边界在他们心中越来越模糊,两城犹如同城,不分彼此。
同时要“连”,即道路要连通,交通工具要无缝连结。市外,以长沙至株洲为例,目前已有京港澳高速、长潭西高速、长株高速、洞株公路、国道、老长株路共6条快速通道可选;市内,交通工具无缝对接。前两天,城铁大丰站到长沙南站的公交线路开通,市民乘坐高铁或城铁出行,有公交车“接送”,回家路的“最后一百米”还可骑公共自行车。今年起,我市将构建以城区“一心两环两桥多路”、长株攸高速建设和国省干道、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为重点的互联互通城乡交通网络。
最后是“闲”,即通过优化交通条件,将株洲厚重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积极推广开展动力产业游、陶瓷艺术游、生态休闲游,提升“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城市品牌影响力。
总而言之,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交通是“先行官”。株洲要主动靠拢长沙、对接湘潭,大力落实“十同”行动,共同培育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目前交通融合是长株潭一体化中走得最远最快的板块,正在把三座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更加紧密连接在一起。
借“湘赣边”东风燎起“千年窑火”
讲述人:醴陵市沩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付聪
付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廖威摄)
从地理上划分,湘赣边区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地区重叠地带,其中,涉及我市醴陵市、茶陵县、炎陵县、攸县的多个乡村,这些多是革命老区,也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沩山镇沩山村便是其中之一。从脱贫到振兴,和很多乡村一样,沩山村一直重任在肩。去年,我省出台《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将醴陵、浏阳建设成为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战略无疑为乡村振兴送来了政策“东风”。
政策加持之下,众多乡村如何把握住机遇成为当务之急。
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以沩山村为例,醴陵以陶瓷闻名而兴市,沩山村是陶瓷发祥地,那里保有我国规模最大、遗址分布最集中的古瓷窑遗址群“沩山古窑”。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沩山村的优势,“文化牌”是沩山村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
目前,沩山村拥有三块国字号招牌和三大文化品牌,正在申报醴陵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陶瓷古窑小镇,做好文化旅游的结合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等示范点。
同时,要坚持以绿色为底。因地处山区,包括沩山村在内的多个乡村,其自然风光大多保存得较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的财富。基于此,各乡村可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共建湘赣边美丽乡村走廊。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服务于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的。而湘赣边区域,就是一块试验田,发展可期,区域内的县域、乡镇都应抓住这一机遇,携手共绘湘赣边区域合作新画卷。
党代表热议·裂变
高站位打造产业平台助推裂变升级
讲述人: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新材料事业部总经理郭郁
郭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谭浩瀚摄)
优势产业、领军企业在创新领域和技术跃迁中不断裂变,是株洲产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对于我们企业而言,裂变的现象无处不在,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内生力量。
推动企业孵化裂变。近年来,公司不断整合资源,推动技术和产品迭代创新,其研发的“气象气球”入选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获评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推动行业扩散裂变。企业根据自身优势,跨行业、跨领域催生了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如探空气球,它本身是用于探测不同高空气象要素,为民用产品。随着产品不断创新升级,它被运用于火箭、卫星、军舰等探测领域,由一般探测,向航天航空领域发展。公司还不断创新,将原有优势产品升级换代,形成符合当下环保需求的新产品,进而沿着产品链一次次裂变,形成了水乳型水性防水、水性工业防腐、道桥防水等系列产品,让原有基础原材料实现跨行业平移、扩散、融合。
推动产业生态裂变。得标准者得天下,公司行业标准中心,主导制定了气象气球的国际标准,以及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提升了我国在气象领域国内外的话语权。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不断裂变升级,为动能培育积蓄力量。
株洲产业优势明显。从企业角度而言,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打造一个平台,将更多的企业骨干、研发力量汇聚到一起,让他们思维碰撞,裂变出更多衍生型的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以产业链为划分,从更高站位吸引一批专业、资深人士从更高的视野为我市行业裂变提供思路,出谋划策。
搭好裂变舞台营造良好生态
讲述人: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付书地
付书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谭浩瀚摄)
裂变既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也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的基本规律。作为拥有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具备雄厚工业基础的株洲,“裂变”更应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奋起的路径选择。
裂变在株洲有着深厚的基础条件和完美的实践逻辑。很多企业从龙头优势企业裂变成长,成为株洲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裂变也是有迹可循的。株洲裂变发展的特征,可以明显地印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核心论断。事实上,裂变与聚焦相辅相成,聚焦中衍生裂变,裂变中孕育着聚焦,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升级。
裂变的关键环节仍然在于创新。创新始终贯穿裂变的全过程。“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的主线都是创新,在本质上融为一体。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党代会精神,发挥自身作用,做好裂变文章。
搭好裂变舞台。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心将紧紧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对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实施动态跟踪。以技术和市场两大元素,对产业链内独立企业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单元具备裂变条件的,主动开展深度研究,并向市委市政府和企业投资主体单位提出系统性建议。
扩大裂变增量。充分依靠产业链链长制机制,瞄准强链、延链、补链,或者培植新产业链,重点盯住外地行业内龙头企业,参与到全市招商工作中,争取将外地的裂变项目落地株洲。
我们也建议能建立起完善的“揭榜挂帅”机制,以开放的大格局和市场化的效率,把各地各类的创新资源靶向汇聚到株洲,为裂变创造良好的技术基础。
把握发展规律让“老树发新芽”
讲述人:株洲高新区董家塅高科技工业园党工委书记言锐
言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谭浩瀚摄)
裂变是促发展的金钥匙,是培育市场主体和稳增长的源头活水。我们要把握规律,找准增长点,不断积蓄增长动力。
裂变要有产业基础。株洲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航空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中小航空发动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0%,厂、所等龙头企业沉淀了厚重的技术底蕴和创新基石。
裂变要有明确的途径。近年来,园区依托主机企业配套裂变,不断优化全产业链条格局,从关键零部件、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裂变,推动高技术转化应用。
裂变要有孵化的土壤。刚裂变出来的企业通常规模不大,基础不牢,需大力扶持,在资金、技术、政务环境方面有所引导。
近年来,园区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探索,推动优势产业、领军企业不断裂变。
聚焦龙头企业孵化裂变。依托厂、所优势,让“老树发新芽”,成功裂变出南方宇航、湖南通发、汉能科技、丰华精工等一批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
推动行业扩散裂变。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军民融合,实行跨行业裂变,泛航智能、易利达等企业迅速崛起。
营造良好的孵化裂变环境。加强与主机企业的交流,帮助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新生企业提供承接场所;提供全程代办服务,让企业一心一意从事研发生产。
深化政企合作、央地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省市层面推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平台、“高新技术超市”,加强技术和市场的深入对接,让好的技术和产品找到相应的承接平台。此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本地心无旁骛地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