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萧克道林总可以往前看十步,此人却能看百步

发布时间:2023/4/20 17:21:40   
北京中科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当宜沙战役刚打响时,时年42岁的宋希濂将军正在湖南的常德指挥所,踌躇满志地主持收编湘鄂西的土豪乡绅武装的会议。

他纠集湘西鄂西31个县的国民党县长、县党部书记等反动头目百余人,来制订“清剿奸匪计划”,建立“总体战指挥委员会”,要求城乡“四一防”,即:一丁一武器,一户一竹梆,一甲一铜锣,一里一警队。

白崇禧也从长沙赶来常德,给宋希濂助威打气,鼓动湘鄂西的地主势力聚拢起来,对抗解放军的进攻。

当他们接到宜昌的告急电报后,宋希濂立即结束了会议,从常德乘车赶到津市,然后由津市换乘小火轮于15日晨赶到枝江。

这时,江边已有一艘兵舰等候,宋希濂立即登舰溯江而上,行至半路,江北岸的阵地已被解放军占领,他们向兵舰猛烈射击,多发迫击炮弹在兵舰周围的江面上爆炸,掀起一根根水柱;轻重机枪密如骤雨般向兵舰扫射,舰上已有两人负伤,一些没有装甲的船舱被打穿许多窟窿。

宋希濂隐蔽在一块厚达六、七公分的装甲钢板后面,只听子弹打得钢板哆哆响,他的心也在噗噗地跳着。

他命令舰上的平射炮和机关枪向岸上还击。他想,若不是宜昌派兵舰来接他,而他只乘小火轮返回宜昌的话,恐怕在这里就被解放军截获了;或者解放军有平射炮的话,他乘坐的这艘兵舰肯定也就被击沉了!他这位“鹰犬将军”也只好葬身江底鱼腹了!

惊魂未定的宋希濂,于15日正午回到三面已被包围的宜昌,副参谋长罗开甲立即向他汇报了战况。

听完汇报后,他同罗开甲一起到第2军指挥所找到第2军军长陈克非,然后一同到宜昌东关外师阵地和北面的76师阵地观察战况。

当时,正面阵地相对平静,枪声稀疏;而南津关北端一带山地上,则枪声稠密。宋希濂判断,这可能是解放军暂缓正面的进攻,而先从两翼猛扑过来,堵住退路,再一举歼灭之。

于是,他回到司令部后,立即决定撤出宜昌。他命令第2军主力向巴东、野三关一线撤退,以一部位于三斗坪及曹家阪以西一带山地,据险防守,阻滞解放军的行动。

第军之60师,沿长江北岸逐步向西撤退,与第师靠拢。“湘鄂西绥靖公署”人员及后勤机构,撤往巴东;指挥所暂时撤到三斗坪。

宋希濂部署完毕后,立即率指挥所人员和子女登上“长江上游舰队”的永绥号兵舰,在另外6条兵舰的前后掩护下,鱼贯向西行驶。

这时,南津关以北的一带江岸,大都被解放军占领,其火力已经能打到江面。舰长为了宋希濂的安全,把它安置在靠南侧的一间舱房里。

当舰队经过南津关时,果然,在江北岸的山岩上,解放军以炽烈的火力向舰队扫射,舰队也以炮火还击。

这时候,正值长江涨水季节,已入汛期,南津关附近江面上,水势尤为凶猛,汹涌的波涛与激烈的枪炮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场面。

在兵舰上的人,个个提心吊胆,听天由命。经过半个小时的边打边走,总算闯过了南津关。

宋希濂在三斗坪住了5天,等第2军军长陈克非报告了宜昌的撤退情况后,他才经巴东转移到鄂西山区恩施。

当四野47军、38军向宜昌攻击之际,49军则向沙市地区进击。

14日15时,师、师一部完成了对江陵(荆州)守敌的包围,切断了江陵、沙市两地守敌的联系;师及师主力直取沙市。

团团长南士云率部冲到武德中学附近,见学校门前有一条河,便令战士们用雨布把背包裹上,当作漂浮器材,渡过小河,向敌追击。

在向市区前进的1营3连,受到南岸河堤上敌人重机枪拦阻射击,他们用河边芦苇作掩护,迅速隐蔽接近敌人,一排手榴弹,便把敌人重机抢打哑了。

前方塔儿桥又有一座碉堡挡住去路,于是1连以池塘中荷叶作掩护,踏着齐腰深的水,突然出现在敌人碉堡的门口,多敌人只好乖乖地放下了武器。另外几个连队控制了江堤和渡口,沙市遂告解放。

次日18时,发起江陵之战。江陵是长江中游北岸的一座古城,墙高一丈余,水渠环绕。

团以2营向城西南角之龙山寺守军发起攻击;以3营向太辉关之敌实施突袭。经过数小时激战,团从西门攻入,其他部队从东门、南门攻入,全歼守敌团另一个营以及鄂保旅全部,古城江陵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为了追歼从宜昌、沙市南逃之敌,野司命令38军全部渡江,向湘西的常德、桃源一线挺进;47军主力渡江后向松滋、枝江地区推进;39军主力向沙市、江陵地区前进,一部进至石门、澧县;49军的师经常德直插安乡;湖北军区的独1师、独2师、当阳分区独立团以及原属47军的师均归还湖北军区建制,担负宜昌、沙市的警备任务。

常德是湘西的咽喉之地,云贵的门户。四野49军师团担任攻击常德的任务。

部队在敌人的炽烈炮火中,搭人梯攻城,第一个爬上城头的战士张志云,壮烈牺牲。

常德解放后,13兵团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出任常德军管会主任。他感慨地说:“我从年在茶陵老家参加红军,年进入江西中央苏区红军大学,至今离开家乡已近20年了。当年一个少年,今已成长,再见家乡,处处可见乡情,感到亲切。又处处可见人民苦难,令人心痛。蒋介石对这里施加了血腥屠杀。今天,人民需要伸腰吐气,人民需要翻身解放。战士们听到老乡的哭诉,更加深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

宜沙战役共歼敌1.5万多人,解放湖北、湖南17个县市,粉碎了白崇禧、宋希濂的“华中局部反攻计划”,突破了白崇禧的湘西屏障,切断了白、宋两个集团的联系,使白崇禧的左翼暴露在南下大军的攻击矛头面前。

当四野的第13兵团在执行宜沙战役计划的时候,四野的第15兵团、第12兵团以及配属四野的二野4兵团正在投入湘赣战役的行动之中。

白崇禧为了配合西边的宋希濂的“华中局部反攻计划”作战,将在东边的湘赣地区的国民党部队的部署作了调整。

白崇禧凭借湘赣边的九岭山脉和汨罗江的有利地形,重新组织了一条阻止解放军南进的防线。

他把非桂系的4个军摆在正面粤汉铁路两侧地区,准备让它们抵挡头阵;而将自己桂系主力的3个军部署在右侧的赣江以西、醴陵以东的浙赣铁路南北地段,便于在有利时机从侧翼打击解放军。

他还把陈明仁兵团的两个军放在长沙、湘潭地区作为正面的二线部队,如果一线被解放军突破时,则可掩护桂系主力安全后撤;他把江西方天集团的一个军放在赣西南的吉安、吉水、泰和一带,向赣江以东警戒。还有3个军摆在长沙以南的衡阳东西地区。

针对白崇禧的这一部署,林总于6月25日至29日,电令15兵团的43军向江西的奉新、高安发起奔袭,以期断敌48军的退路,引敌增援,在高安、万载、宜春之间造成一个大的歼灭战,把白崇禧的桂系主力吃掉。

林总令在长江北岸的44军、48军由九江至武穴一线立即渡江,向江西的永修、德安、安义一线前进;令12兵团在15兵团于高安以南打响之后,由通城经长寿街直插浏阳、万载,然后向萍乡方向挺进;令二野4兵团由樟树镇、丰城一线西渡赣江,向宜春、万载以西进击。

由此可见,这次战役行动的关键,是43军能否经过奔袭抓住奉新、高安之敌。

该军主力即于7月4日由武宁南下,包围高安;师于8日由安义包围奉新之敌。不料,敌人似早有准备,发觉解放军的行动后,即全线先期西撤,使奔袭扑空。

于是,43军向西追击,于7月11日进至上高东北地区,获悉白崇禧的嫡系48军拟于上高、宜丰一带扼守,其第7军、第46军一部为策应。

43军立即将这个大好消息上报兵团和野司,林总即令43军暂缓追击,等4兵团、12兵团按计划完成迂回后,以求在浏阳、醴陵以东围歼敌人。

这时候,四野12兵团的40军、45军、46军的10多万人马,正冒着盛夏酷暑,高温炽热,昼夜兼程,浩浩荡荡地在翻越湘赣交界处的幕阜山、九宫山,向战区疾进。

幕阜山脉绵亘在鄂、湘、赣的交界处,上下达一百多里。沿途都是悬崖绝壁,陡度在40度左右。

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直插云端,只要有一匹牲口在路上停下来,便堵住了前后的行军道路。

这里满山遍野生长着茶树、梧桐和竹林,但是却没有人家。因为在土地革命时期,彭德怀在这一带活动,后来红军走了,国民党军队把这里的村庄全部烧光了。

四野部队在进入山区之前,曾准备了一个星期的粮食,但三天就吃光了;翻越幕阜山时,部队断了粮食。每人每天不是以斤而是以两来计算口粮,最富裕的连队每人每天也不过四两米,而他们还要发扬“自我牺牲、团结友爱”的精神,分出一部分粮食给那些更艰苦的部队!

饲养员们端起饭碗时,却望着身边的骡马出神。这些战马从东北走到华北,又从华北走到江南,驮着迫击炮、重机枪几乎没下过鞍,可是它们现在也断了粮草。战士们还要分出一些粮食喂战马。

就这样,战士们在一天只能喝一顿半饱的稀饭的情况下,顶着烈日蒸烤,冒着大雨淋浇,拖着饥饿甚至生病的身躯,背负着几十斤重的行装,在羊肠小道上攀登着。

在路过一片桃林时,树上挂满了鲜桃,这是山中唯一可以充饥的东西,但没人去碰它。

映入战士们眼帘的,倒是断垣残壁上当年彭德怀红军留下的标语:“扩大红军,拥护苏维埃!”“贫雇农到红军中来!”

再想到革命先辈们的理想就要实现,新中国即将诞生,战士们更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幕阜山终于在他们的铁脚板下低头了!

7月13日,林总获悉,桂系主力之一的48军的师、师的5个团还在江西的上高地区。于是,急令43军、44军奔袭包围该敌。

他令44军由高安及其以西地区插至上高以南;43军由棠浦插至徐家渡以南之麻塘、官山墙、王家铺一带,监视徐家湾的敌人,策应44军作战。限以上两军于7月15日拂晓前完成包围。

这时,在长沙的白崇禧通过飞机侦察,发现林总的南下大军正向其嫡系主力的左右两侧迂回过来。他出了一身冷汗,急令张淦兵团全线向攸县、茶陵一带山区迅速撤退。

他令位于上高的48军于7月13日经万载南撤;令位于分宜、宜春的46军于7月14日向茶陵方向撤退;令位于萍乡、醴陵的“钢7军”于14日至16日向茶陵以南撤退,以最快的速度跳出四野预定的包围圈。

这样,当四野15兵团于15日拂晓从正面抵进上高地区时,白崇禧的桂系主力已于两天前就溜掉了,结果扑了一个空。

这次湘赣战役,从7月8日开始,到7月19日结束,尽管突破了白崇禧设置的沿汨罗江、九岭山构筑的防线,将其桂系主力驱逐出湘赣边境,解放了赣西、湘东22个县市,但是,仅歼敌两个多团,约余人,没有抓住白崇禧的主力。

各部队扑空的电报纷纷发到汉口的四野司令部,林总看了懊恼不已,半天没有说话。他在心里暗暗骂道:这个白崇禧,真比狐狸还狡猾!

事前,他对部队可能扑空有所思想准备,7月4日他给军委的电报中就有这样一段话:由于敌甚警惕,随时准备逃跑,我军无保持秘密的保证,加上到处水涨,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冲坏情形,部队行动不能迅速,故扑空的可能,仍然很大。

但是,林总却没料到白崇禧会跑得这么快,这么早。是啊,现在,国民党大势已去,蒋家王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但桂系首领李宗仁还在台上代总统,白崇禧一直抱着“划江而治”、“等待时局的变化和新的美援”的幻想,他能不拼命地保存一点实力老本吗?

可是,不消灭白崇禧这一部分实力,第四野战军的任务就算没有漂亮地完成,就不可能向新中国的诞生献上一份厚礼。

湘赣战役的实践表明,像辽沈战役时对付杜聿明、范汉杰、廖耀湘的办法,或者像在平津战役中对付傅作义、陈长捷的办法,拿来对付目前的白崇禧,似乎需要斟酌、掂量了。

那么,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把这只狡猾的“白狐狸”抓住呢?林总面对满墙的军用地图,又微微地皱起了他的浓眉。

正在林总陷入懊恼、踌躇之际,事隔一天,即7月16日,中央的一份电报从北平飞到汉口,顿时使林总微皱的双眉舒展开了。电报中说:

判断白崇禧准备和我作战的地点不外湘南、广西、云南三地,而以广西可能性为最大。但你们第一步应准备在湘南即衡州以南和他作战,第二步准备在广西作战,第三步在云南作战。白部退至湘南以后便只有10万人左右了。宋希濂程潜两部是退湘西、鄂西,不会往湘南。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茶陵、在衡州以南什么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处,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因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因此你们应准备把白匪的10万人引至广西桂林、南宁、柳州等处而歼灭之,甚至还要准备追至昆明歼灭之。

中央的这份电报,如迷雾中的明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问题的症结,使林总、邓子恢、萧克、赵尔陆、谭政等人顿开茅塞。

这份电报不仅仅是指出了下一步对白崇禧作战的办法,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四野今后解放华中南的整个战略指导方针,这就是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

萧克晚年撰写回忆录时,依然对领袖在电报中展现出的洞察力赞叹不已,他说道:普通将领能往前看三步,林总可以看十步,而他,可以看百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3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