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风景 >> 迷茫中的衡阳,路在何方
众所周知,衡阳是湖南的一座重要城市、副中心城市。衡阳有其辉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医疗卫生强劲,交通四通八达。但近十年来,很多方面被株洲超越,尤其工业被株洲完全吊打。除了曾经引进富士康而轰动一时,但这十多年来衡阳产业再也无任何大动静,难有惊世之作,逐渐落后于人。
衡阳最有名的有核工业和医卫,但我们发现,这两个强项并没有给衡阳带来相关核心产业。医院在全省排在了十名之外,医院、医院,衡阳也没有像株洲千金药业这样知名的医药公司,纯粹是为别人做了嫁衣。据笔者所知,医院一把手、骨干医生都是衡阳医学院毕业的。
衡阳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旅游收入竟然排在了郴州、株洲、岳阳之后。衡阳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不如岳阳、永州,对衡阳发展似乎也难有作用。衡阳交通便利,但只是方便了大量衡阳人外出务工,似乎对自己的产业并没有多大影响。
而株洲实施任何项目,都能取得成绩,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职教城,迅速培育出了三座全国百强职业院校,这在全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培养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又有力推进了株洲工业的发展;通过株洲西站开发武广新城,直接将河西拓城一大半;神农城、沿江风光带、建宁驿站、智轨,都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也为文明城市加分不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衡阳发展遇到瓶颈呢?
衡阳人思想很守旧,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甚至还一直沉浸在曾经的第二城而沾沾自喜,不知道很多核心指标早被别人甩到了后面。因为守旧,所以缺乏创新力,缺乏活力,城市怎么能发展?文明城市创建遇到的阻力和反对声不言而喻,这与移民城市株洲截然相反。文明城市评选虽然只是形式,但确确实实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株洲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整座城市发生了质的飞跃,市民幸福指数迅速提升。衡阳申报多次未能通过,需要自我好好反省。
衡阳人自尊心很强,总喜欢自称第二城,甚至鄙视株洲小城镇,嘲笑株洲被长沙吞并,这其实也折射出其内心的空虚不自信。衡阳人不要总自诩副中心,估计大概率暂时只是名号,不要抱多大希望,很难得到政策倾斜,打铁还需自身硬。因为湖南重心发展长株潭,尤其着力打造强省会。副中心是省内发展规划,而长株潭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且株洲是核心城市,株洲衡阳的定位完全是两个不同层次。
有一篇帖子认为衡阳需要抱株洲发展,似乎捅了马蜂窝,引起衡阳人非常反感,挖苦讥讽株洲的跟帖不少。作者的观点我认为很有道理,衡阳只有通过拥抱附近株洲,才能紧贴长株潭,从而实现一体化发展。
笔者虽是株洲攸县人,但也算得上半个衡阳人,对衡阳有着天然的好感,从无对衡阳有任何贬损之意,一直真心希望衡阳发展得更好,带动湖南整体腾飞。
最后,希望衡阳人摆正心态,捋起袖子加油干,充分发挥工业、交通的传统优势,依靠核工业、医卫的强大优势大力引进相关项目,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主动对接长株潭,虚心向株洲学习,学习株洲当年壮士断腕的魄力,学习株洲为培育小巨人、上市公司、产业集群付出的不懈努力,学习株洲的城建经验,学习株洲人砥砺前行、奋发创新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