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特产 >> 国军中将起义后,成为四野兵团副司令,为何
在国军之中有一句戏言:如果你不记得一个将领的军衔,那他大概率是中将。为何?因为实在太多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中将的人数超过了,从旅长到“剿总”副司令都可以是中将,跨度之大,令人咂舌。
当然,国民党也不是故意把自己搞得如此混乱,只是抗战爆发后迫不得已并行了两套军衔制,一套是铨叙军衔,这个比较正式,需要审查,也限制了名额。
另一套则是职务军衔,因为战争烈度增强,可能早上还是军长,打了一战,下午麾下就只剩几百人了,部队混编、新编等等情况很多,人事变动很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务的变更随时影响着军衔的变更,也没那么多时间再去评选、委任,军事委员会发一个任职令就算事成了。像影视剧里的“陆军XX军中将军长”、“海军XX军XX师中将师长”这类都属于职务军衔。
铨叙军衔的含金量要比职务军衔高很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廖耀湘,他在东北时期职务军衔是陆军第九兵团中将司令,但铨叙军衔只是骑兵上校。所以,在国军里铨叙军衔能有中将的人,也是比较难得。
而在起义人员中,有一位铨叙军衔为中将的人本来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官至四野下辖的一个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但他却在年就开枪自尽了,这是为何呢?
此人名叫王劲修,虽然现在很多人并不熟悉这个名字,但在当年他也算得上一位名将。他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黄埔一期生,参加过东征和北伐,也曾被派去“围剿”过红军。
抗战爆发后,王劲修历任国军14军副军长、93军副军长、湘鄂赣边区抗日挺进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湖南沉水师管区司令等职,忻口战役、长沙会战等重大战事都有他的身影。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是担任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将官队总队长,后又调任国民党战地视察第6组组长,跟解放军作战的次数并不多。
随着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也宣告了倒计时,很多将领心灰意冷之下开始自谋出路,王劲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到了长沙。
此时的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政府主席程潜已经有了起义的心思,为了拥有一支自己能掌控的武装,他向国民政府申请能允许扩建五个师。国民党政府对他也不是完全信任,但为了抵抗随时可能南下的解放军,还是批准了程潜的请求。
程潜随机扩编部队,只是对于练兵之事,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兼顾,就想找个信得过的人来帮忙。想来想去,程潜就想到了王劲修。
王劲修有多年编练部队的经验,此番私自回乡说明已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而且还是长沙人。程潜作为湖南的领军人物,很轻易就说动了王劲修。
事实证明,王劲修没有辜负期望,将新吸纳的地方武装编练得有模有样,并且在有关起义的事件上都予以了配合。不久后,陈明仁率部从湖北进入湖南,出任湖南绥靖总司令官,王劲修也被任命为绥靖副司令官。
此时白崇禧还安排了大量军队监视着长沙,局势相当危急。为避免夜长梦多,程潜、陈明仁及一众爱国将领于年8月通电起义,宣告了长沙的解放。
但客观地说,这次起义较为仓促,且下面很多人都没有思想准备,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官兵受到蛊惑潜逃,其中就包括了陈明仁委派的谈判代表熊新民和刘云楷。
当时起义方还有很多事务需要跟四野协调,没有谈判代表可不行,随即王劲修就承担了这个重任,帮助解放军尽快将局势稳定了下来,所以他对起义也是有很大功劳的。
愿意投向人民的起义部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后,被改编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21兵团,陈明仁为兵团司令员,王劲修为兵团副司令员兼52军军长。
在兵团成立大会上,王劲修非常激动,他说:21兵团的全体同志,在程主任、陈司令员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光荣的路。这句话可看出他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
而且他留下了很多日记,里面的内容都是对将来工作的规划、与其他解放军领导的谈话、感谢信任等等,他绝非投机分子。
但是王劲修的性格太直了,年初52军奉命移驻攸县、茶陵,开始进行生产建设、政治教育工作。他出身在旧军队,不太适应人民军队的一些规定和做法,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面。
在一次干部会议上,王劲修提出:部队整训,应该改变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做法,多学习军事,多看《孙子兵法》。他从旧军队的角度提出这样的意见很正常,但人民军队的原则是什么?是党指挥枪。
我军能由弱变强,从被国军围着打,到开始追击国军,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有统一的思想在,即便前期被打散多次、被打到只剩极少数人,还是能重新凝聚在一起。
对于政治和军事的占比,我军也是能理得清的,并没有影响到部队战斗力,要不然四野也不会从东北打到了湖南。当时组织是看21兵团才刚刚起义,希望他们能在思想上尽快转变过来,所以才在政治教育上多花了些功夫。
王劲修的身份此时还比较敏感的,作为起义将领,却要减少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这是想做什么?好在与会的干部们没有上纲上线,只是认为他思想没有改造完成,因此予以了批评。
在人民军队的历程中,批评和自我批评都是很正常的事,大家都是为了工作,能改正过来就好了。可王劲修刚刚加入并不清楚,只以为自己犯了错,前途渺茫,所以有了思想包袱。
不久后21兵团开赴广西桂林,准备执行剿匪作战任务。在桂林召开的内部会议上,王劲修再次受到批评,本就心情烦闷的他一时想不开,选择在年5月30日深夜举枪自尽。
这真的非常可惜,在后来的广西剿匪中,陈明仁率领的21兵团打得很好,受到了中央的嘉奖。陈明仁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王劲修在52军的政委搭档杨树根是少将。
如果王劲修还在,思想上迅速转变过来,他也能在剿匪中立下战功,届时具有统战价值的他说不定也能佩戴上将星。后来他被安葬在了桂林,中央因为此不幸事件也特别重视起义官兵的思想状况。
年组织重新做了调查,决定给予王劲修家人高级干部家属的待遇。哎,只能说王劲修的过激行为,是一大遗憾。
#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