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攸县以小见大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

发布时间:2023/3/25 3:36:51   

株洲新闻网9月21日讯(通讯员欧阳年春彭子牛记者凌琳)近年来,攸县以实施农村环境“五乱”(乱堆放、乱张贴、乱倾倒、乱排放、乱搭建)治理为抓手,从“小切口”入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年,攸县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攸县“门前三小”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小投入”赢得大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在建设和管护上投入资金。攸县在推进“五乱”治理中,抓住各村(社区)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与关键部位,着力提高资金投入使用效率。

丫江桥镇仙石、严良等村每村投入2万元左右,在村庄道路两侧播撒花种,形成了10多公里的“花朵长廊”,现在已经成为了攸县乡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3月以来,全县共投入余万元开展“五乱”治理,全县河道水清岸绿、道路干净完好,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在今年的市级乡村振兴明察暗访考核中,连续两季排名前列。

“小治理”促进大改变

立足全县农村空心化率高、留村人口不足40%的现状,不搞大拆大建,以保留乡土气息为基础,以“干净则为美、各美其美”的理念,因地制宜开展“小治理”,保持村庄屋场原有自然形态和风貌。

着重治理“脏乱差”,重拳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村道乱占、杆线乱拉、乱贴乱画等顽疾。今年拆除村庄乱搭乱建、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等共余处,清理农村各类乱张贴近0处。生活垃圾在日产日清基础上,全面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路边、村边、河边等各类积存垃圾,今年共清理余吨。

开展“乱堆放”专项治理,规范建筑材料、柴草杂物、废弃物等堆放行为。学习借鉴茶陵县“三清三小”治理模式,将“小治理”融入幸福屋场建设,建成幸福屋场示范点30个。网岭镇罗家坪村深入推进“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开展“保电护网”、“管电除患”行动,全面消除电力安全隐患,确保村庄用电安全有序。黄丰桥镇樟井、渌田镇潞甫等村积极推行积分兑换制管理,把“小治理”纳入积分范畴,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小样板”渐成大气候

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建成“示范点”。根据省、市、县三级不同标准和要求,全力抓好美丽乡村、同心美丽乡村、幸福屋场等示范创建,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村村皆景区、全域大花园”的“大气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幸福屋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发展深度融合。紧扣村庄实际,在风貌塑造上留住“形”,在传统肌理上塑造“韵”,在文化内涵上注入“魂”,建设一批江南风貌的特色村庄。

鸾山镇桃源村围绕“特色民宿产业”建成“诗意桃源、休闲胜地”的美丽乡村,莲塘坳镇阳升观村围绕“梦想家园、水美乡村”建成“岭涧纵贯、林田相间”的景观意境。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50个县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1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片),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片)。

“小监督”发挥大作用

注重将监督管理落在平时、落在细处,向自然屋场、小河小塘、小道小溪,细枝末梢延伸。网岭镇着力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结合“五治理一革命”内容,形成了强有力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农村人居环境监督力度不断提升。

新市镇丁家垅村以“红色联盟”党建品牌为引领,开展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行动,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的院框、挡雨棚和废弃残垣,村民纷纷让出围墙和空间,打造了一批特色宜居“最美庭院”,村民自发参与,互相监督,主动维护“最美庭院”长治久洁。新市镇新联村聘任“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15名,每个村组屋场安装“责任牌”,监督员每天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巡查,定期将工作动态予以公示,并鼓励村民共同监督,村民的文明素养不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9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