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热闹湘东丨段羡菊为湖南思考和发声的时代

发布时间:2022/10/22 22:01:10   
北京皮炎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地域文化的盛行,是亘古不变的流行文化标识。湖湘文化中,湘东元素独树一帜。自秦代以后,佳作频现,大家辈出,历尽千年而弦歌不绝。

年,攸县作家吴刘维创办《湘东文学》,开篇语《热闹湘东》,鲜明地竖起了湘东文化的旗帜。吸引了株洲、湘潭、衡阳、岳阳、长沙赣西等周边文化人集结。

前攸县师范学校校长刘富喜,病榻上传来一篇《攸牯佬》,高屋建邻,旁征博引,让我胸中再次燃起熊熊烈火。我想为湘东文化再呐喊一声,为正在给湘东文化默默添砖加瓦的文化人做点事。如是,便有了本系列作品。

如果你是湘东人,出生于湘东或者在湘东工作、生活过,对湘东独特的地域文化有些见解,欢迎写下来,发给我们(邮箱:wangchonglang

changsha.cn)。我们将择优刊发,推荐给更多的人。(王重浪)

作者简介:

段羡菊,生长、求学于湘东茶陵农村,高级记者。

文章一:《为湖南思考和发声:一名新华社记者眼中的湖南崛起》

文章二:《〖NEWS挚爱湖湘〗‖那遥远的腰陂墟,那乡下的母亲》

文章三:《星辰文艺丨段羡菊:白龙洞农家》

·

为湖南思考和发声:一名新华社记者眼中的湖南崛起

“当一名职业记者,就像被天神惩罚的西西弗斯一样,他每天把巨石从山脚推到山顶,接着巨石滚下来,然后又开始推,周而复始,永无穷尽。记者每天推的石头,就是线索、稿子、采用,周而复始。所以说,持续当记者,需要很大的定力。”——段羡菊

·

年湖南两会期间的一篇“万言书”,更令他的名字为众多湖南有识之士所知晓。

20世纪90年代末,他在洞庭湖区深入采访后推出的“三农”问题系列报道,和同时代许多优秀报道一起,对湖南乃至中国的“三农”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10年前,他带队写出近4万字《来自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和宁乡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一次提出中部县域经济“长沙四小龙”概念。报告直陈“县域经济将是湖南强省之希望、“优势地区应优先发展”战略建议,推动了湖南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年初,1万3千余字的《走浙江看广西想湖南:新华社记者湖南万言报告》最早发表于新华网,很快被红网等多家网站转发置顶。

“很多年没有看见如此大气磅礴的文章了!”“切中要害,直指湖南发展硬伤!”“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逢湖南两会,段羡菊的“万言书”在代表、委员间引起热议,并迅速传至三湘大地,网页点击量一时创下纪录。

凭借对湖南的多年   即使过了数年,20世纪90年代末,我到县城读高中,也曾干过咬牙少吃一餐中饭,去县城新华书店的旧书部换回一本书的事。尽管母亲从来没有拒绝,但提出买一本书,少年的我依然是需要鼓足勇气。记得有一次母亲到书店,从口袋里掏出刚刚卖东西换得的钱,帮我付买书的款时,对书店经理说:“我这孩子,就喜欢看书。“我能感觉到,身为农妇的母亲不但没有一丝心痛,反而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而喜悦、自豪。

如今的我在想,不知道换回一本书,母亲要卖掉多少支辣椒,多少粒黄豆,多少颗花生,要费多少心思种,卖的时候要在地上蹲多少时间?到县城读高中之后,我就远离了腰陂墟。参加工作后,曾经专跑“三农”,我联想腰陂墟的繁华,找到了思考观察湖南农民负担问题的一个极有价值的独特视角,这令我非常兴奋。

一年又一年,腰陂墟的变化,我从母亲的嘴中随时听得到。比如,建房大量使用水泥板,木材市场消失了;镇上新建了农贸市场,交易已全部转移到那里;镇上新开了一家大超市,还装了扶梯;镇上的居民大都建了新楼房,而老房几乎全卖给了从山里搬迁下来的林农……多年之后,回乡看望父母的我,陪妻子、孩子去逛腰陂镇。

虽然逢三、六、九日逢墟的传统没有改变,但是人们都集中到农贸市场买卖东西;因为农家收入靠在外务工,村庄比以前富裕多了,绝大部分农民已经从摆摊的生产零售者,变成了就连小菜都要买进的纯消费者。自从我们兄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家里条件改善,家里的劳动负担大大减轻,母亲多年前就不用提东西到镇上来交易了,但是一到逢墟之日,她仍然要到集镇上来,采购一些东西。

遗憾的是,我们兄妹都在外地工作,不能够多陪她逢墟。走在腰陂的老街上,与当年相比,老建筑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让我有点惊异。几栋老式的木楼,破旧的供销社、新华书店、邮政局等犹存。如果不是这些“遗址”还在,如果不是桥头孤零零的铁铺,还叮叮当当传出似曾相识的打铁声,镇上当年万人空巷逢墟的丝丝印迹,已经荡然无存。

恍惚之间,此时此地的我甚至怀疑,三十年前的繁华记忆是否一场梦,是否来到了记错了的一个地方……是的,这消失的腰陂墟,不由不使我泛起了淡淡的乡愁,但我却并不悲伤。记忆中的逢墟,虽然是那么一幅美丽丰富的乡村风情画,但画后的底色,却隐藏着让人难堪回首的乡村之落后、贫困、艰难,告别是多么正确的事情!

所幸,这幅画给我留下了特别温暖的一笔,就是这里流淌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与护,见证了一个懵懂乡村孩子对知识的喜好。那个年代的中国乡村,有多少这样卑微生存,却勤劳聪慧的母亲,有多少这样土里土气,却一样充满向往的孩子?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又浮现了那幅场景:幼小的三兄妹在村头翘首以待,寻找着田野中逢墟归来的那母亲身影。(转载自年《深度突击》)

·

星辰文艺丨段羡菊:白龙洞农家

··

·

(白龙洞位于株洲市攸县酒埠江景区,距离长沙车程约两个多小时。王重浪摄)

白龙洞的地下溶岩造型千奇百怪,令我参观途中每驻足称奇,不忍离去。它在外界的知名度还不高,我以为在湖南乃至南方的溶洞当中,可观程度堪称一绝。

比溶洞更让我难忘的,是那户做生意的农家。

(晨曦中的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王重浪摄)

白龙洞坐落在湖南攸县东部山里,为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组成部分。所在山岭当属横亘湘赣的武功山脉,距离长沙车程约两个多小时。秋收前不久,稻叶由青转黄时,工作22年的我第一次专程休假几天,回家看望生病的父亲以及照顾他的母亲,一对“空巢老人”。反复动员之后,身体略有恢复的父亲,居然同意出去就近转转。怕麻烦我,怕影响我工作,这么多年来,他们总是拒绝我请他们出游的邀请。

攸县紧靠茶陵。从茶陵出发,很快就下高速,行至攸县酒埠江不远,去鸾山乡路口,车被挡住了。前面在修路,为即将到来的长假接待做些准备。难得父母大人愿意出来访,岂能轻易放弃?绕路前行,这才发现手机撂在家里,没法导航了。

山路在重重大山里曲折而行。从酒埠江到黄丰桥,再到柏市,到漕泊,沿途经过四个乡镇,众多村落。乡村道路标识路牌少,一路上走走停停,不知找了多少人问路,好在山民个个古道热肠,指向都很得当。

路程从本来的直线变成绕一个大弯,时间从一个小时变成三个多小时。山穷水复,柳暗花明,终于,立在山野路边的白龙洞景区招牌出现在眼前了!

(酒埠江皮佳洞仙境乐园地下溶洞。王重浪摄)

山谷幽静,路边的村落里,一派田园风光。景区游客并不多,也许当天不是周末节假,也许是因为在修路。售票室旁边的大树下,摆着一个小摊。看见我们停好车,走过去,摊主微笑着看我们。这是一个中年妇女,容貌是历经长期劳动的农妇常有的那种模样,身旁边伴着个小女孩。

我点了三瓶矿泉水:“多少钱一瓶?”“两元钱。”

两元钱,以为听错了。一般景区里的商贩卖水,价格至少翻一倍。何况,在这深山老林里的景区,运输的成本要更高一些。2元钱,和长沙超市的价格一样,不多一分。

“哪里有地方吃饭?”已过中午一点,坐了这么久的车,我们都饥肠辘辘了。

她指着一条小桥后的“农家乐”说,你们看,那里可以吗。我们跟着她走过去,原来这是她家开的饭店。小桥跨过清澈的小溪,溪边围栏圈着一群鸡鸭,房屋高大,店面宽敞,桌椅干净,我们就坐下来了。

周围也没有发现其他店子开张,店家是事实上的“一家独大”。心里说,管它呢,不管是喊什么价格,今天也认了。把菜单拿过来一瞧,倒也实惠。我们点了四个菜后,店主女儿说:你们三个人,菜够了。

(酒仙湖的渔民。王重浪摄)

店主女儿约莫20多岁,面容清秀。上菜之前,我们隔着几张桌子和坐在柜台后的她闲聊。知道出嫁到城里的她,回娘家帮助店里做一些事,顺便带孩子。她说,你看,这山里空气多好,小孩子喜欢在这里玩。

也许是很少见到有人大老远陪着两个老人来,她还夸了我一句:“陪着老人出来旅游,不错,有孝心。”这话听来,令我脸红,惭愧不已。

这时,妈妈突然想起山洞里可能很冷,而我们没带外衣。她向农妇提出,能否借一件外衣罩一下。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唐突,让别人为难了。不过,这山里哪有服装店啊?没想到农妇很爽快,把穿在外面的牛仔掐腰茄克脱下来。

女儿拦住了:“这件薄了一点。”她走到里屋,拿出一件厚实很多,也是她母亲穿的外衣递过来。妈妈说:谢谢,还衣服时我要拿点钱表示感谢。母女两个连连挥手,“不必”,“不必。”

(仙境乐园地下暗河漂流入口。王重浪摄)

点的几个菜,味道香,量足。买单时,一共元钱。想到母女借了衣服,我边掏钱边说,“零钱就算了……”。

我的话没还说完,其实意思是,为了略表慷慨借衣给异乡人的感谢,凑个整数元。店家女儿以为我要免掉4元零钱,爽快地点头,只收了元钱。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也就只好这样了。

两个小时后,游完景区,下山回来。碰上一辆大巴拉了一大群青年男女来,宁静的山谷一下沸腾起来。我瞥见中年农妇还是微笑地站在大树下的摊子前,看着这些年青人大声说笑,也不上前推销。

妈妈把衣服还给她,连声称谢。溶洞里就像开了冷空调,比外面温度低多了。借来的衣服,发挥了大作用,否则可能感冒受寒,回去就要去药店了。

回来我们抄了一条最近的路,路上几乎没有会车,最高处云雾缭绕。等于从武功山的西岭翻到东岭,节省了超过一半的路程。这条近路,父亲和我都听说过,但地图上看不到,手机导航也没有,很多当地人也不知道。

(酒仙湖仙人桥景区:“人云过此皆成仙”。王重浪摄)

到一座小庙处,由大路转小路——店家女儿指的路线,完全准确。

白龙洞之行的两边路上,不但山高而美,水清而秀,田园秀丽,而且还有很多人文、宗教景观。庙宇、道观规模程度不一,不时显现于路旁。

离白龙洞前行不远的路边,就立着一座建筑巍峨,繁体字书写匾额的“东辽观”,进去一看,实则当是一座供奉送子观音的娘娘庙。

紧靠娘娘庙,为一座题名“乡村大舞台”的表现场所。早听闻过攸县建了不少“乡村大舞台”,以供乡民开展文化活动之用。

娘娘庙的走廊顶部悬挂几幅书法题写的文字,仰头细看,竟为手写的东坡词、岑参诗:“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未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是我第一次在庙宇看到诗词,甚觉有趣,同时也隐隐觉得这里虽是乡村,但人文底蕴深厚。想来也不奇怪。湘东现隶属株洲的茶陵、攸县、醴陵三县市,毗邻江西。而江西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比湖南繁荣,湘东得此地理之便,向来为湖南文教发达之地。

淳朴的民风,不但受到山水的浸染,也得到文教的熏陶吧。

就在我们去白龙洞的那一两天,新闻媒体暗访曝光张家界一家旅游商品店,进货元的东西,标价元卖出。当地政府连夜开会研究,第二天就给予打击处理。对溪布街内一批广告“能驱邪挡煞、镇静安神、祈福纳财、开运转运”的朱砂制品,予以查封。

回城两个月来,我不止一次想起白龙洞,想起了白龙洞前那户经商的农家。

想起这户农家,我就觉得白龙洞好,攸县美,乡村亲。(转载自年星辰在线“星辰文艺”)

热闹湘东①

刘富喜:从“青背筋”到“攸牯佬”

热闹湘东②

周频文:从“冲窖里”成长起来的音乐家

热闹湘东①|刘富喜:从“青背筋”到“攸牯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1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