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方先觉使日军伤亡8万,守衡阳47天后投降

发布时间:2022/12/26 0:37:33   

年6月下旬爆发的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战争后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敌我伤亡最多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在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率领1.7万第10军将士,英勇抗击日军五个师团10余万人47个昼夜的进攻,歼敌2万人(2万是日本军方的数据,我方估算歼敌4.8万),伤敌6万人。在日本战史的记载中,这是正面战场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

在方先觉坚守衡阳的同时,支援部队一直在路上,但唯有张灵甫的58师真正拼尽了全力。遗憾的是,当张灵甫率领58师攻占鸡窝山阵地即将攻向衡阳之时,城中的方先觉却率部投降了。

为何会有10万之众的日军围攻衡阳?方先觉怎样以1.7万人歼灭2万日军?坚守衡阳47天后,方先觉为何要率部投降?投降之后的方先觉又做了些什么?

一、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薛岳“天炉战法”被破,日军攻陷长沙后围困衡阳

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转为劣势,海上交通线被切断,本土亦受到巨大威胁。之后,美国空军使用B-29大型战略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使日本国民生活在空袭警报声中,港口、军事基地、重要工业区更是面临空前的威胁。

日本军部大本营决定发动自侵华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作战,投入总兵力51万,代号为“一号作战”(我们称之为豫湘桂会战)。日军的战略目标是打通湘桂铁路,夺取西南地区的军事机场,让B-29无法起飞和降落;打通平汉铁路——粤汉铁路——湘桂铁路这条“大陆交通线”;打击中国西南抗战力量,打垮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

年4月中旬,侵华日军正式发动“一号作战”。冈村宁次指挥14.8万日军及坦克装甲车辆对河南发动进攻。战斗持续了30余天,日军击溃了第一战区的主力部队,打通了平汉路南段,并占领了沿线各要点及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均被撤职。

随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将指挥所从汉口推进到湘鄂边境,准备进犯湖南。当时坐镇湖南的是战功赫赫的薛岳。他曾三次击退日军对长沙的进攻,歼灭日军十万余人,使日军极为忌惮,称他为“长沙之虎”。

薛岳第三次在长沙对付日军时,使用的是自创的“天炉战法”。这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诱敌深入,然后包围歼灭敌人。关键在于“天炉”,指的是将兵力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在前则断其首、在侧即啃其身、在后则击其尾,使敌军疲于奔命,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带。

“天炉战法”狠狠教训了日本侵略者,使薛岳的威名远播,但也使薛岳滋生了骄傲情绪。自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日军有两年多不敢向长沙进攻。对此,薛岳公开表示:敌人不敢再攻长沙了!

年5月6日,军委会注意到日军大举进犯的迹象,致电提醒薛岳“积极构筑防御工事,以防万一”。但薛岳却不以为然,认为“防线之敌未见增加,何来万一”。之后,九战区参谋处处长林方策综合情报,作出了“日军要攻长沙”的判断。但薛岳就是不信,参谋长赵子立劝谏无效,便上书重庆道“薛岳要误事”。

直到重庆统帅部发来的军情通报中明确指出:大量日军正向南移,准确大举进攻长沙。薛岳这才匆匆展开了紧急军事会议,研究御敌方案。会议虽然研究出了一套方案,并得到了重庆的批准,但薛岳却未完全执行。

薛岳念念不忘“天炉战法”创造的光辉战绩,在实际部署时基本跟第三次长沙会战一样,仍以长沙、浏阳为中心,试图层层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外围部队对日军进行反包围,最终完成歼灭战。日军也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打法,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稳步推进,致使薛岳更生轻敌之心。

此时的薛岳仍是三年前的薛岳,但他所面对的日军已不是三年前的日军了。年6月18日,长沙被日军攻陷。薛岳则率残部败退湘南,重镇衡阳完全暴露在日军的攻势之下。

当时,衡阳是与昆明、重庆并列的战时三大中心城市,税收居全国第二,被称为“小上海”。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衡阳地处粤汉铁路和湘桂黔铁路的交会点,是西南的门户和军事咽喉,战略地位甚至比长沙还更重要。

年6月20日,日军指挥官横山勇下令进攻衡阳。6月23日,日军第68师团渡过湘江和耒水,对防守衡阳的第十军阵地进行攻击。一天后,日军师团先头部队到达衡阳外围。此外,衡阳附近的湘乡、萍乡、攸县相继被日军占领,对衡阳形成了大包围圈。

二、方先觉以1.7万守军对抗10多万日军,上级要他坚守10-14天,他坚守衡阳47天

日军以10余万大军围攻衡阳,镇守衡阳的第十军却是一支不到两万人的残军。据当时预10师师长葛先才的回忆,军务处长在战前曾确切统计过全军参战人数,全军共1.7万人,能战斗的大约1.4万人。

日军指挥官横山勇曾夸下海口:三天内攻取衡阳。重庆方面的最高统帅则亲自下军令给方先觉,要求他坚守衡阳10天至两周,消耗日军兵力,待军委会将外线部队调整部署,包围攻城日军,内外夹击,歼敌于衡阳城下。

方先觉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爱国将领,极为痛恨日本侵略者,曾率部参加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方先觉曾身负重伤。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形势极度危急之时,方先觉给妻子周蕴华写了一封遗书:蕴华吾妻,此次我等奉命守长沙,任务重大。长沙存亡,关系我全局成败,我决心以死殉国。

此次日军围困衡阳,方先觉从接下军令的那一刻起,便是抱定了捐躯赴国难的决心。当然,方先觉并不是莽夫,而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军。作为守城军第10军的最高指挥者,他的智谋将对战局起到决定性影响。

当时,衡阳城远郊有一套长达近50公里的防御工事,可供4个整建制以上的军使用。可衡阳守军的兵力连一个整建制军都不到,如果在那么长的战线上布防,势必会被日军击垮。因此,方先觉在战前准备阶段毅然决定摧毁原有防御工事,缩小防御圈,直接在衡阳城外布防。

对于防御战来说,防御工事无疑是重中之重。在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与将士们发明的“方先觉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一种高和宽都达15米的防御战壕,在阵地一侧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墙壁,既能有效杀伤敌人,又能妥善保护自身。

值得注意的是,衡阳守军能在短时间内重新构筑大量防御工事,离不开广大衡阳人民的支持。当时,有近8万民众参与了工事的挖掘构筑,累到吃不下饭却毫无怨言。

日军即将攻打衡阳之时,民众们逃难前也并不慌乱,很多人都说“守城部队第十军是泰山军,一定会和鬼子拼到底”。更令人感动的是,有数千民众一直坚持到衡阳被攻陷。市长赵君迈也留在城中坚持战斗,直到7月25日才突围出城求援。

年6月27日,日军对衡阳城发起第一次总攻,早已严阵以待的第十军将士奋起反击。当天,日军第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被炸飞,使其身负重伤,更使第六十八师团的指挥系统近乎瘫痪。

第十军将士则越战越勇,预10师师长葛先才更是亲自上阵与日军拼起了刺刀。“葛师长赤膊大战张家山”的英雄故事流传全军,使将士们斗志愈加昂扬。

到了7月2日,日军伤亡人数在1.6万以上,第68、第两师团底下多个步兵连平均残存官兵仅有20人。日军发起的第一次总攻宣告失败。

此后,日军又发起了两次总攻,军队人数也从两个师团增加到了五个师团加一个旅团,人数达到10余万。日军动用了一切重武器,甚至施放了毒气弹。但5天过去,10天过去了,30天过去了,衡阳城依旧岿然不动。

在这个艰难过程中,方先觉的斗志和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有一次,日军的炮弹落在方先觉附近,旁边的人都纷纷卧倒,但方先觉却直挺挺站在那里。

后来,方先觉的副官对方先觉的儿子方略说起此事,并且解释道:恐惧是人的本能反应,可方军长觉得自己是主将,一个炮弹掉下来就吓跑了不像话,他觉得主将不能那么孬。

三、援军迟迟不来,方先觉决心为国捐躯,但为了保全伤兵的性命选择投降,张灵甫来晚了

对比敌我力量,方先觉能率领第10军守衡阳10天就很不容易了。重庆给方先觉下的军令,也是守10-14天。但是,15天过去了,30天过去了,第10军将士们期待的援军却始终没有到来。

在第10军将士的英勇抗击下,日军已被歼灭2万(日方数据,我方估算歼敌4.8万),击伤6万,但日军的增援部队却不断赶来,越打越多。日军发起了第三次总攻之时的兵力已达11万,而第10军战斗人员仅剩多人,其他人都是伤兵。

8月1日之时,方先觉曾在发往重庆的电报中说道:

本军固守衡阳,已近月余,官兵忠勇用命,前赴后继,得以保全,但其中可歌可泣之事实,与悲惨壮烈之牺牲,令人不敢回忆。现官兵伤亡惨重,东抽西调,捉襟见肘,弹药缺乏,敌人猛攻不已,危机隐伏,可想而知!非我怕敌,非我叫苦,我绝不出衡阳!但事实如此,未敢隐瞒,免误大局。

事实上,早在半个多月以前,重庆方面就下令对衡阳解围。部署在衡阳附近的第62军、第74军、第79军、第军、第46军五个军先后参战,而日军前来阻击的只有第40师团、第68师团的一个旅团以及第师团和第58师团各一个联队,总计不到两个师团的兵力。

然而,由于军令不严,未明确指出解围的期限。守城有明确的期限,为何解围就没有期限?再加上当时派系复杂,不少高级将领想着保存实力好日后划分地盘,因此进度极慢。甚至还有高级将领嫉妒第10军英勇抗战,竟说出这样的话:衡阳解了围,方先觉岂不是成了民族英雄?

衡阳的守军根据城外交战的枪声来判断援军的距离,当枪声越来越近之时,他们便万分振奋。然而,枪声又一次又一次远去,致使他们近乎绝望。如果援军不来,衡阳是注定要被攻破的。不过,他们并未丧失斗志,而是咬紧牙关拼死保卫衡阳。

在所有的援军中,张灵甫率领的74军58师最为积极。当时张灵甫和方先觉其实还未结为亲家,但他们都属于那种刚直、有个性的将领,不说志趣相投但也惺惺相惜。因此,虽然当时58师经历了宁乡保卫战后又与日军第40师团激战,部队减员一直没有补充,但张灵甫仍全力向衡阳支援。

7月23日,张灵甫击退向金兰寺增援的日军后,会同19师一起向金兰寺发起攻击,最终打退敌军。之后,张灵甫率58师一路推进,到8月7日之时已前进近百里,并且夺取了鸡窝山阵地,成为离衡阳城最近的一支援军。58师的努力有目共睹,张灵甫荣膺宝鼎勋章。

然而,就在58师夺取了鸡窝山阵地,离解围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城内逃出的第10军士兵却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坏消息——衡阳城西的师阵地已插白旗向敌军投降。8月8日凌晨,张灵甫得到确切的消息,方先觉已率部投降。

早在8月6日之时,方先觉就向重庆发出了“最后一电”。此时已开始巷战,方先觉心知衡阳很快就会被攻陷,于是在电报中写道:

敌人今晨由北城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发出“最后一电”后,方先觉便拔出手枪想要自杀,但却被众将领苦苦相劝。方先觉如果自杀殉国,肯定能成为大英雄。但是,城里的数千伤兵怎么办?以日军的秉性,定会将伤兵、俘虏杀光啊!甚至就连城中的百姓,也不能幸免。

方先觉爱兵,这是出了名的。以前士兵吃饭,看到长官过来,按规矩要统统起立敬礼。但方先觉却下令,以后不管什么军官过来,士兵吃饭时间不许起来敬礼。他说,当兵苦,吃顿饭都吃不好怎么行。此外,方先觉还将自己的钱拿出来,给士兵做军装穿。

之后,方先觉又两次试图自杀,但被部下及时拦住(据说他枪中的子弹早被偷偷下掉了)。为了让剩余的数千官兵、伤员们能够活下来,方先觉做出一个将会为他招来诸多非议的决定——派人与日军谈判,要求日军进城后不要杀害俘虏和伤兵,给受伤官兵人道待遇,安葬中国阵亡士兵,保留第10军建制等。

最终,方先觉与横山勇达成的协议:第十军放弃抵抗,日方保证第十军所有官兵安全,救治伤员。

9月底,日军将第十军改编为“先和军”,仍由方先觉担任军长。“先和军”成立时,日军记者给方先觉和他的几位师长照了一张合影。日军离去后,方先觉对部下说:日军只照得我们的样,却照不到我们的心。

两个月后,方先觉冒死出逃,最终回到了重庆。

结语:

年12月13日《大公报》发表社论《向方先觉军长欢呼》: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向方先觉军长欢呼,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我们的抗战精神回来了!

然而,也有很多人却不能原谅方先觉的行为,认为投降的行为违背了宁死不屈民族气节。9战区中将参谋长赵子立说:抵抗了47天,就有资格投降吗?

此后,方先觉的内心一直因为曾经投降日军而受折磨。晚年的他时常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没有死在衡阳。

小新认为,第10军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坚守衡阳47天之久,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方先觉和将士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而方先觉为了保全残兵的性命,违背本意选择投降,更是令人泪目。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8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