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株洲日报农业科技范玩出新花样春

发布时间:2023/1/16 17:31:18   

人勤春来早,地勤土生金。行走在春风吹拂的株洲南五县市区,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各地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春耕生产有利时机,播下丰收的新希望。

你看,在广袤的田野上,远处油菜花迎风摇曳,近处各类农机纵横驰骋,眼前“天眼”代替了“人眼”,秧苗绿意盎然……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传统农业遇上先进科学技术,春耕生产正从传统人工作业到机械大显身手,从“凭经验”变为“看数据”……越来越多新农人种地更加轻松自如,让春耕生产一线涌动着“智慧种田”的蓬勃活力。

工厂化育秧苗壮效率高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

3月20日,醴陵市浦口镇三铺村浦缘合作社育秧大棚,几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在机器上放置育秧盘,并添加育秧基质土、种子。随着机器的嗒嗒声,相继完成了装土、配水、撒种等工序的育秧盘,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随后被运送到旁边的一间恒温恒湿的密室,进行48小时的避光催芽,再连盘带秧移出。

“室内温度保持29.5℃,湿度保持30%,稻种在这种封闭不透光、控温控湿的密室里,出苗快速且整齐。”该合作社技术员汤春中说,密室育秧,就是把原来在田间或大棚内完成的浸种、催芽、播种、出苗过程,改用工厂化、自动化方式完成,种子在育秧盘上的间隔更加均匀、透气性更强,秧苗的存活率和出芽率较传统人工播种更高。

育秧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株洲南五县市区积极推广工厂化集约化育秧模式,提高秧苗质量和水稻种植效率,让现代科技助力早稻生产跑出“加速度”。

在渌口区朱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设在苗床上,棚内一派生机勃勃。这里有2个玻璃温室大棚,总占地平方米,是渌口区最大的“工厂化”育秧中心。其运动式循环育秧流水生产线一次可批量育秧盘,可供应亩大田的用秧。

3月份是早稻播种的时节,雨水比较多,气温变化大,秧苗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烂种烂秧。“过去人工育秧,把种子撒下去后,还要防鼠害,防鸟类。若是遇到寒流、下雨、冰雹等天气,容易发生烂秧,着实令人烦心。”该产业园负责人介绍,现在育秧工厂用的是新设备,浸种催芽一体机操作简单。秧盘做好后,送进可以控温、控湿的暗发室里,效率是传统人工育秧的几十倍,而且出苗又齐又壮,有利于机械化插秧。

农机“撒欢跑”春耕“加速度”

近日,记者走进茶陵县严塘镇上尧村,只见一大片油菜花竞相怒放,在春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绚丽多姿。

“轰轰轰”马达声打破了山峦间的宁静。不远处,该县招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招伟驾驶“铁牛”在田间作业,所经之处,留下阵阵泥土的芳香。“有了机械化设备,10亩地1个小时就可以耕好,效率高多了。”他说,田埂加固,也能机械搞定。

该县严塘海林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铆足了干劲,今年又流转了亩农田种植水稻。“春耕用的农机具已经准备到位,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精细化科学管理,有信心让今年粮食增产增效。”该合作社副理事长谭熠琪表示。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台(套)农机具驰骋在茶陵的田间地头,肥沃松软的广袤土地已被唤醒。

以往,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种粮主体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力不从心,“明天谁来种地”一度引发讨论。随着各式各样的新型农机开进田间,牛耕田、人工挖已成为历史,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在醴陵市王仙镇申熙村,伟翔农机合作社汤志驾驶“铁牛”开垦一片新流转的农田,“铁牛”所到之处,层层“泥浪”翻滚。“几分钟就耕完一亩地,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和劳力投入,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今年还新购置了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性能机具,让土地效益最大化。该市已投入春耕生产农机具达多台(套)。同时,组建了10多支农机技术服务队,深入乡村、田间和农户家中,帮助农民调试、检修和保养农业机械多台(套)。

机械化作业不仅让春耕播种跑出了“加速度”,也让农民实现了“种田一身轻”。今年来,渌口、攸县、炎陵等地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加大奖补力度,推广新型先进农机具。春耕时节,各类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促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赋能动动“指尖”忙田活

养分不足需要施肥,光照太强需要遮阳,湿度不够需要补水……若按照传统农业模式来处理,农民难免会忙得手忙脚乱。现在,这一切有了更为“舒服”的操作方式。

在茶陵县马江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有了智慧“大脑”。“坐在房间喝着咖啡就能种地了。”该产业园管理员唐芝琳自豪地说,种地不再手忙脚乱,监控屏上实时显示大棚里的空气湿度、温度、太阳辐射、土壤湿度等,相当于小型气象站,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系统可以定时定量灌溉水肥,控制土壤湿度,甚至通过手机也能操作,这里种植的圣女果、水果黄瓜等颇受市场青睐。“从种子萌发到成熟期,系统可以实现整个生育期的全部监测。”她说,设施农业不仅节水节肥,产量还可提高约15%。

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为农业与土地赋能,成为越来越多农业经营者的“增产密码”。

记者来到位于渌口区渌口镇木易现代农业基地,连栋智能控温玻璃大棚引人注目。这里采用“水肥一体化+沙培”技术,利用渌江水循环系统自动控温,实现智慧化、节能化种植蔬菜瓜果。

置身其中,只见一排排绿油油的黄瓜苗长在河沙铺成的围框内,一根黑色细长管子挨着黄瓜苗铺设,每隔25厘米有一个小孔,一点一点流出液体,就像在给黄瓜苗“打点滴”,用手一摸,沙质疏松,只有根部略微潮湿。

“分植物品种按需配比,按照植株生长面积测算浇灌时间,只要轻轻一按,系统就会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完成浇灌任务。”该基地负责人介绍,若气温超过35℃或低于10℃,会发出声音警报,像这样一个单体占地0平方米的智能大棚,只需一人就能玩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两脚泥的往田里跑了。

在醴陵市浦口镇浦缘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动喷淋装置均匀地洒着水,秧苗上结着晶莹的水珠。“用手机App可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真是轻松又快捷!”该合作社理事长黄建明表示,“穿着皮鞋可以育秧。”

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株洲的春耕生产正涌动着蓬勃活力。

来源:株洲日报(年3月31日A3版)

记者:刘毅策划/尹二荣

编辑:陈邹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1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