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学校的研学旅行是否要参加怎么避免只旅不

发布时间:2023/4/29 13:38:22   

每年秋季,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否要参加?”“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最受欢迎?”近日,本报采访了部分家长和一些教育界人士,就研学旅行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有什么用

践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早在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随后各省市都出台了相关文件,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株洲日报社校园记者俱乐部组织学生收割稻谷记者何春林摄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年,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范研学旅行,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践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我市有省、市两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50余家,研学内容涵盖了红色文化、炎帝文化、非遗文化、爱国教育、传统瓷业、工业文化、农耕文化、自然生态、科技实践等。

家长态度

超八成家长全力支持

采访中,家长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是全力支持型。在他们眼里,研学旅行是孩子学校的集体活动,不能缺失。孩子参加类似集体活动,先不管内容如何,至少可以让孩子走出校园,体验户外喜悦,并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是随波逐流型。这一部分家长,并不是打心底里愿意孩子去研学旅行,但孩子全班50个同学中有40多个自愿报名了,自己的孩子肯定得去,“不去有点不好意思。”

三是不情愿甚至反对。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有目的地已经带孩子去过多次了、一天三五百元的费用感觉有点贵、担心孩子外出安全问题等。

多家学校负责人反馈的数据来看,第一种家长占大部分,超过八成,第二种约为15%。

有何短板?

存在学生深度体验不够等问题

对此,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对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有:

一些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同于班级活动,存在放羊式管理的误区,缺乏课程设计、管理组织和指导评价,活动前后也缺乏任务驱动和研究指导。

其次,各中小学校普遍缺乏综合实践专业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有所建树的教师少之又少。

另外,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不明确。其中包括,对实践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素养、品格,缺乏正确认知和科学分析,活动随意性很大;课程内容浅层化,大部分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游览,简单停留在眼睛视觉课程和耳朵听觉课程,学生深度体验不够。

业内声音

哪些研学旅行受欢迎?

采访中,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研学旅行应该开展体验式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游览或者到景区玩耍。

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理事长余年初

要高质量,杜绝“只旅不学”

支持研学旅行。从政策层面来说,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

遗憾的是,现实中因为研学旅行机构可选性不多,专业性不强,师资缺乏,导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停留在“只旅不学”阶段。比如,学校喊来研学旅行机构,租好车辆带着孩子们去某个景点走一走、逛一逛就完事了,这些明显属于简装版研学旅行。

真正的研学旅行应该让中小学生在某一个地方停留多日,且有课程体系支撑。

芦淞区白关中学校长吴志敏

要有差异性,让家长孩子有选择

研学旅行其实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体现。

当下,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内的教育,而是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单纯的校内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研学旅行对提升中小学生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学校,应该将研学旅行作为一项课程开展,并从实际出发,多元化开展,且有差异性、可选性。我们学校分不同年级开展研学项目,如初一年级的井冈山红色教育、初二年级的炎帝陵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以及初三年级的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的前途、目标理想教育。

这样的研学项目,社会、家长都满意,学生每年的参与率稳定在98%以上。

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

要规划设计一批精品线路

在接受采访时,李建国表示,研学旅行课程要精心设计,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

要将有特色的基地整合起来,规划设计一批精品线路,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一步充实完善课程体系,促进“知与行”“动手与动脑”“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攸县罗家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主任罗德良

需专业人才支持、成套理论知识支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德良说:“我们基地成立年,运营已有11年,设有农耕区、娱乐区、爱国主义活动拓展区等。长期运营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基地农耕区里的农民只会干农活,而带队老师也不是农技专业的,若学生询问他们一些农产品方面的知识,他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觉得,研学基地需要专业人才支持,要有成套理论知识支撑。”罗德良表示。

相关新闻

株洲市将如何发力研学旅行?

记者了解到,关于推进研学旅行,我市已有清晰思路。

一是规范和指导研学实践基地,严把“入门关”。对现有资源特色不显著、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队伍不整齐、学生参与率不高、管理不规范的研学实践基地,进行淘汰;对资源优势明显,学生参与率高的,重点扶持。

其次,加强课程建设。要求各学校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需要,确定研学内容,设置研学任务。不能把研学旅行变成一种简单的出行,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建立健全研学教师培训制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好学校和资源基地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建立校外教育专家资源库,市教育局将在全市范围内遴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担任专家库成员,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指导、评价、培训和督查功能。

第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评价应着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4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