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攸县踔厉奋进绘新图乡村振兴纪实文化篇

发布时间:2023/2/13 22:11:29   
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株洲新闻网11月18日讯(通讯员龙新田谭素峰记者凌琳)巍巍由东而来的罗霄,蜿蜒向西又折西南而去的攸水,构成了攸县葱茏的山色和潋滟的水光。条河流孕育着攸县儿女,座山峰典藏着攸县传奇,80万父老乡亲尽情描绘新图。千年古县,古韵悠悠,山山水水“攸”美,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承文化,打造幸福屋场,局面崭新,“门前三小”金色名片,光芒闪烁,享誉大江南北。

傍晚,西边霞光万丈,落日的余晖给山乡大地镀上了一片金黄色。群山环抱中,座座屋场相连,“小广场”上人声鼎沸。电视屏高耸,播放着嘹亮的乐曲,人们翩翩起舞。不远处,有人在打羽毛球,你来我往,挥拍竞技;乒乓球台桌两端,孩子们在你推我挡,激烈厮杀;健身器材场地上,坐跷跷板的,悬单杠的,摇脚踏板的,扳旋转手轮的,仰卧起坐的……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翁媪坐在排椅上,闲聊沐山风,心情愉悦,倚栏远眺的村民,谈论国事、民事、屋场事,神采飞扬。“小广场”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胜地,给村民带来了福祉。

“小书屋”灯光明亮,排排书架,图书满满,琳琅满目,书香四溢。与小广场的热闹场景相比,这里显得一片安静。大人小孩来到这里,各取所需,从书架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有的捧着书本,倚着书架翻看,有的坐在排椅上,打开书本阅览,看到重点的地方,掏出手机,拍下有关生动的文字或图片。书屋里没有喧哗,只有偶尔书页翻动声,大家在这里积累知识,吸收精神营养,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学生课外阅读,拓宽视野。这里成了他们的一片小天地。

还有“小讲堂”,是村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及规范民风民俗的阵地。“小讲堂”活动形式多样,请进来举行主题讲座,走出去参观学习。“取他山之石,攻己之玉”,还有屋场议事,处理邻里纠纷等。活动主题各异,如:“敬老孝亲”、“团结和睦”、“厚养薄葬”、“唯耕唯读”、“禁毒禁赌”、“见义勇为”、“清正廉洁”、“扶贫济困”等。

如此热闹的场面,如此激人奋进的场景,同一时刻在县域内不同的地方出现,展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新风。“门前三小”在攸州大地星罗棋布,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是保障,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县委、县政府召开“三大会战”的动员会,发文件、开广播,大造声势。各乡镇(街道)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在狠抓产业振兴的同时,积极振兴乡村文化,创建和完善“门前三小”,实行村电共治,实施改厕改水,县、镇、村河长制,干部专职负责制,屋场保洁员责任制,营造幸福屋场树样板、抓典型。全县上下踔厉奋发,出现了文化振兴热潮。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文化乡村的浓烈气氛,分享其中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的故事吧!

雄风向前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举旗定向,全国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乡村产业和文化振兴伟大实践。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如浩荡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攸县人民不甘落后,力争走在前列,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方面狠下功夫。

早春二月,室外春寒料峭,北风呼呼,县城发展中心大礼堂,暖意浓浓,灯光明亮。攸县打造“三大高地”推进“三大会战”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大会制定了方略,号召全县人民重振雄风,心往一处想,振兴乡村,富美攸县。

“三大会战”,乡村振兴大会战是其中之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门前三小·幸福屋场”建设,确保年内新建“门前三小”工程个以上,是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过硬的任务。“三大会战”动员大会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专抓。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易晓红,县政府副县长杨正武等领导,把这一工作紧紧扣住,县委宣传部所属部门、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紧密配合抓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扎实推进工作落地生根。

春夏之交,阳光灿烂,株洲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攸县召开。会前与会人员来到网岭镇罗家坪村、丫江桥镇仙石村、新市镇徐公店,石羊塘镇谭家垅社区,参观人居环境整治,村电共治,村庄规划、“门前三小”、一二三产业融合、幸福屋场建设。会议亮点多:市委书记曹慧泉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对推进会有批示;市乡村振兴局印发了《株洲市幸福屋场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乡村振兴局局长主持会议并讲话;先进单位负责人作典型发言。会议肯定了攸县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也对攸县振兴乡村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

七月流火。县城发展中心,县委召开十三届二次全会,“埋头苦干、勇往直前,为重振攸县雄风而不懈奋斗”横幅高悬,字迹鲜艳。县委书记李鹏程讲话,鼓舞人心,副书记、县长武挪强讲话,语重声长。号角吹响,攸洲大地,人民深受鼓舞,战斗热情似火,纷纷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九月,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县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网岭镇隆重召开。杨正武讲话充满激情,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向宋祥讲话重点突出,网岭镇党委书记朱晶娟、莲塘坳镇镇长周志勇分别介绍先进经验。会前,与会人员先后到罗家坪村北坪村参观学习有关村电共治,清廉文化的打造经验。那一天,气温高达38摄氏度,可大家兴趣盎然,热情洋溢。联星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蔡卫华在开完会回来的路上说:“这一次我们看到了真场伙。回去后,我一定将上云桥村、七里坪村、大屋村的‘门前三小’幸福屋场,进一步完善建设好,以点带面,促进全镇的乡村振兴工作。”

领导重视,合理布局。今年全县开启了“门前三小·幸福屋场”22个示范店,78个普通点。新市镇的丁家龙村和界江村,丫江桥镇的仙石村,鸾山镇的新漕村,渌田镇的渌田社区,谭桥街道的苏江村,江桥社区的桐坝村,春联街道的盘龙村,宁家坪镇的坪台村,联星街道的七里坪社区和大屋村,莲塘坳镇的阳升观村和下洞村,菜花坪镇大旺村,桃水镇的竹泉村,石羊塘镇的洲上田村,网岭镇的北坪村和罗家坪村,皇图岭镇的丹塘村和界联村,黄丰桥镇的墙背村,酒埠江镇的联塘村,开启“门前三小”优美幸福屋场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推进卓有成效,实至名归。其他如蓓蕾绽放的鲜花,开遍了攸州大地,似是金色的名片光芒闪烁,十分耀眼。

典型引路

攸县的“门前三小”是块金字招牌。

时间上溯到新世纪开初,石羊塘镇南田垅有座高大古老的石拱桥,桥头住着一位高桥文化的守护者。他从城市退休回家居住,为乡里播种文化,创办了乡贤馆。他叫夏昭炎,出生于年10月,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于年带病退休回家居住。住在家乡,他的胃病稍好转,又开始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他深深感受到,村民在富裕起来的同时,心底对文化需求的渴望。年他和老伴杨莲金说:“咱们是文化人,退休在家,闲暇机会多,就为乡里做点力所能及的文化事吧。”夫妇俩一番商量后,决定从办农家书屋开始。

想到了就做,这是夏教授的性格。于是,他找村里和镇里的干部协调拨款,借夏家祠堂老房子稍加改造,着手建起一座农家书屋。他的行为得到了县图书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从图书馆运来部分图书,同时,夏老在全国各地的学生闻讯后,也相继捐款寄图书。

夏教授和村民因陋就简,建起了高桥农家书屋。书屋建好了,村民推选了有文化,又有责任心的妇女张玉英做管理员。为鼓励村民多借书、多读书,针对借阅的读者大多是留守儿童的现状,夏教授出主意,采取两条措施:一是每次借两本,凡借10次,也就是20本就奖励了一本新书;二是借了书,读了书,按要求写读书心得的,分别授予“读书小学生”、“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称号,奖励新书1、2、3本,发放奖状并照相,相片贴在阳光台,以示鼓励。

高桥的农家书屋办得好,为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引起了镇村干部的高度重视。读者越来越多,书也越来越多,小小书屋容不下了,还有许多书被束之高阁,怎么办?夏教授与村书记商量,把谭家垅村放在村部的图书分开,下放到人口集中的陈家场夏欠秀家,以及杏塘生资门市部的李春燕家,作为借阅点,向村民开放。

把南田高桥书屋的图书一分为三,送到搞试点的界市村,这种做法,被夏教授形象地称作“母鸡下蛋”。这样高桥农家书屋一下子下了个“五黄蛋”。当年消息传到北京,国家出版局又寄来了本图书以资鼓励,夏教授让图书管理员给全镇14个村各送去本。这14个点也都像“百鸟朝凤”般,自动地归高桥农家书屋管理。因此高桥农家书屋变成了“大母鸡”。年,该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第七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书屋办好了,夏教授又和群众一起建起了老年学校。一年时间,老年学校初具规模,农历每月初三、十六上课,雷打不动,一直坚持着。

开始只开设“保健讲座”,后来又开设了很多课程,课堂成了小讲堂,时事、政治,法律,环保、科技、党建等,听课的不受局限,村民年龄不分层次,都爱来听。镇长、镇农技干部、文化站长乃至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司法局长等,都先后来这讲堂里讲课。

暑期寒假期,农家的孩子如小神兽,出外一味玩耍,朝人家院子扔石头的,爬树摘果子的,下河玩水的,弄得鸡飞狗跳,邻居很不安宁。留守老人无法约束他们,有感于此,夏教授又在讲堂里办起来一所少儿假期学校,既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又免除老人的担忧。学校开设语、数、英、体、音、美课程,开展作文、写字、画画比赛。开展演讲、朗诵、讲故事活动,举行词语接龙、猜谜语、联成语比赛。活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少儿学校办得好,如今寒暑假已吸引了附近两个县八个乡镇20个村的多名少儿参加,夏教授与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环境生物技术学院联系,让高桥少儿假期学校当作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寒暑假派大学生来此支教。

夏教授总是往前看,心里装着的是乡亲们,他拿着自己微薄的积蓄,又多方面筹资购置设备,在村干部主持下成立了游艺室,建立了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四周围砌了围墙,内有封雨棚、池塘,花木、标牌、大舞台,面积平方米。

夏教授还组织村里的老年人成立了文体队和腰鼓队。每天,村民自觉地来到风雨棚里,师傅们指导教练,老人们做“回春医疗保健操”、“云朵几保健操”、“佳木斯保健操”“24式太极拳”、练气功、跳广场舞,各凭兴趣,天天如是,风雨无阻。夏教授出面,请来腰鼓队训练师傅,每天清早练一个小时,腰鼓队成员操练认真,从统一服装到队形变换,以节拍鼓点到动作划一,环环相扣,毫不含糊,打出了水平,玩出了花样。

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农家讲堂,被大家称为“幸福院”。后来又称为“门前三小”。夏教授和老伴杨莲金是活动的创始策划者,组织者。早在八年前。夏昭炎成为攸县第一届乡贤好人。年,石羊塘镇党委因势利导,将这里打造成党员群众教育基地,民风教化基地。于是便有了这一座乡贤馆。乡贤馆不定时地举办一些活动,政府曾在此开展了数届“书香润万家暨寻找身边新乡贤”活动。

近6年,乡贤之花遍处开放,石羊塘镇共产生59名具有本地特色的新乡贤。洲上田村的退休老师贺春雷,谭家垅村的种植蛋白桑,办养蚕企业,开拓扶贫道路的杨忠方,市大村以收藏文物,开办三友文化书城而著名的欧阳四清,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争做新乡贤活动的开展,让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尚善,现在村里打牌的少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多了。乡贤馆虽小,社会效应却大,夏教授典型事迹得到了广泛的赞扬,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县、市、省电视台先后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栏目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他荣登了“中国好人榜”,先后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大读书人物”、“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湖南省首届最美乡贤”等荣誉。

在夏教授的正能量影响下,高桥文化气息浓郁,山村充满了幸福的笑声,吸引许多外地人前来学习取经。从此攸县“门前三小”成了全国的名片,名人效应,名片效应巨大,攸县县委、政府因势利导,鼓雄风,志不懈,让“门前三小”在全县遍地开花,为乡村文明建设增添了光彩。

群策群力

攸县“门前三小·幸福屋场”建设,主要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还有各地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努力。让我们摄取几个建设镜头吧。

今年夏至时节,碧空万里,骄阳似火,持续高温。

宁家坪镇坪台村狮形组“狮形公园”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工地上,10余位村民在忙碌着,那走在挑砖队伍前面的黧黑汉子是村书记陈建。他说:“要准确把握时间节点,全力抓进度和质量,让工程装饰彰显地方特色,使之真正成为县里的示范点。”那装模艺匠中,有位老人精神矍铄,放着拿那,有板有眼。他是一位81岁的老艺人,无论绵绵细雨还是炎炎赤日,他连续忙碌了20多天。虽汗流浃背,但脸上常挂笑容,人家劝他休息。他说:“趁着这美好的时光,为建设美好家园,作点迟来的贡献,人虽累,心却甜。”

狮形组数十户人家,近人口,几十栋集中成片的崭新楼房,十亩大的游泳池,绿树掩映,此地因一座山岭酷似狮子雄踞而得名。这里,一座千年古塔,矗立山后;大革命时期,攸北农运领袖刘迪生亲率上千名农军在此伏击罗定匪帮;是全国劳动模范王海清故乡,曾经也是全国南方水稻会议的参观现场,文化底蕴深厚,革命传统彰显。今年大年初一,全组在外工作人员、企业老板和全体组民欢聚一堂,组里设公宴,集体过春节。大家开怀畅谈,聊过去,展未来。宴会上群情激奋,组长提出了一项新年壮举,创办“幸福屋场”,建设”门前三小”,全场沸腾,鼓掌赞同。

四月,他们特意组建了一个精英团队,到石羊塘夏昭炎县“门前三小”首办地参观,大家大开眼界,做出了创建设想,请专业人士到现场策划设计,按照县里制定的“攸美幸福屋场”升级版“七有、七无”标准,积极筹资。在外工作人员企业老板纷纷捐款,几万几万的捐献,一下子筹集了近百万元,在家的组民力所能及,几百上千的捐款,组民出工不要报酬。

五月,狮形组主创优争先,工程正式动工。10月工程正式竣工,0平方米的广场整体铺砖;20平方米的小书屋。木架上图书琳琅满目,还有一批崭新的阅览桌椅;20平方米的小讲堂,布置妥当,“仁、义、礼、智、信”主题突出;40平方米的多个功能室,设备齐全;40平方米的小舞台,矗在广场南端;四亩大的游泳池旁边建有一座八角亭。这些崭新的建筑;白墙彩画,与绿色的树林,相互辉映,让人赏心悦目。

“开心的锣鼓敲出了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了天天的翻腾。”随着鼓乐的吹打,一行舞龙人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走村串户,走遍了全村的各个角落。他们各自手执一节“龙身”,娴熟的舞着,这是江桥街道茅坪村万里组龙灯队。他们祖祖辈辈都有舞龙的习俗,历来,活跃了群众文娱生活,为乡风文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乘兴建“门前三小”的东风,村民夏爱平、夏罗乃、夏建平、夏鹏飞等牵头号召筹资,其中捐款一万以上的村民有董雄志、夏纲余、夏运生,捐宅基地的有夏冬如,其他组民有捐6千、5千、4千的不等,大家齐心协力建成一座小书屋(又称“龙神屋”),在门前池塘筑起宽大的堤岸形成小广场,铺了地砖,装了围栏。现在的小广场成了跳舞,舞龙的场所,群众文化生活非常活跃,幸福屋场已成雏形。

一走进风光怡人的菜花坪镇菜塘村,只见丘山叠翠,水塘映日,玉荷吐艳,田园披绿,一幅幅斑斓多彩的画卷迎面飘来。

春天,漫步落英缤纷的小道上,只见樱花基地里,盛开的樱花如雾似云,那一片片一团团的樱花绚烂夺目,酷似漂浮在碧色海洋上的云霞。一股股幽香扑鼻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盛夏七月,亩的鹰嘴桃成熟了,那红彤彤的嘴巴,那洁白的小绒毛,一串串、一簇簇,似乎在不断挑逗着游人的味蕾。这里有一个叫弄塘的地方,闻名遐迩,一棵余年的古樟树冠硕大,像一把参天耸立的绿色巨伞,枝繁叶茂,虬枝盘曲,诗意氤氲。夏日,树下凉风习习,清香四溢,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

早在年开始,弄塘几座屋场的组民自发地环古樟平整土地七千平方米,地面全用大理石铺砌,四围修建步行道,旁边还建有一个篮球场。以后逐年配套乒乓球台、健身器材、超大视屏、大大小小数个音箱。

经过村民的努力,而今周围的居民装饰一新,墙上的彩绘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时尚美观。广场气势恢宏,树影婆娑、浓荫覆盖。环境洁净卫生、清幽典雅。白天,人们来此或看书,或聊天,或下棋,或玩球,或健身。晚上,在朗朗的星光下,年长的聚在一起看电视,谈论国事;小伙子们打篮球,活动身子;小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自由的玩乐;中年妇女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用歌喉和舞姿抒发心中的快乐。村民们各适其所,其乐融融,古樟下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这欢乐和谐的气氛,凸显着新农村文化振兴新气象。

十年来,弄塘广场迎来一拨拨四方游客,村民情洒天下,用微笑迎接四海客,以热情拥抱八方人。风光片《美丽的攸州我的家》就是从这里举行开拍仪式,总政著名歌手王丽达坐在古樟下的秋千上演唱该片主题歌,县、镇级主题艺术节、读书报告会、农产品展销会等等一个一个在这里举办。

继夏昭炎高桥“门前三小”,弄塘文化广场又成了攸县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到这里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菜塘村村支两委,借着这有利的“天时——党的政策好”,“地利——古樟文化广场”,“人和——村民团结一心”,将村里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发展自己村里的名优特色田园观光业,共流转土地二千多亩,开创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六大种植业分别是亩鹰嘴桃、亩樱花、亩苗木、亩莲荷、亩无子葡萄、亩振源脐橙。还有许多田园风光景点的开发:天然树根古桥、米直线沟渠硬化、牛羊牧草基地等。这一切的文化产业发展变化,背后有着许多的先进人物故事,做好事捐款不留名,村民出工出力默默奉献,镇村干部轮流值班指挥,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不计报酬……

岁月无声,发展有痕。丫江桥镇仙石村,“攸美幸福屋场”建设全县闻名。“同心广场”大理石铺砌,花坛造型各异,民居排列,徽派建筑清一色,引人注目,小桥数座,流水一道,标牌矗立,主题突出:“富美仙石”。村总支书记罗正华早在10年前就放弃在长沙经商,回乡担任村书记,为改变村里的面貌做不懈的努力。

年始,在上一届村干部易天葵、易大宾等人的大力协助下,放眼长远,立足当前,建设村级同心广场,规划建设崭新民居,全村通路灯、垒河岸、铺沥青路,打造四季水果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仙石村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成了全县“攸美幸福屋场”建设的示范点。今年株洲市乡村振兴推进会,这里成了参观现场,并且赢得了市领导及兄弟县领导干部的大力夸赞。

“回家驻外俩彷徨,对酒吟诗是故乡,远隔万山屏后见。近于咫尺暖心房。”这首《在外》诗作者名叫刘慕周,他是酒埠江镇联塘村吏美组人。老大刘一民,老三刘三余,他是老二,三兄弟和谐合作创办了“攸县刘慕周家庭农场”。父亲是大集体时远近闻名的养鸭能手,子承父业搞养殖业,饲养羊、猪、鸭、鱼、鸡、蜂,又用羊、猪、鸡粪种西瓜、蔬菜、荷花、水稻,农场办的红红火火。他们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得益于吏美小书屋。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遇到难题就往书屋跑,看书籍查资料,想方设法防治病虫害,夺高产,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立竿见影。

吏美小书屋是屋场居民的学习场所,每天前来看书的人很多,座无虚席。这里的村民祖先非常重视“耕读”二字,后代子孙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刘慕周办实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座小书屋跟书屋门外的小广场,旁边的小讲堂,兴建于年,年上半年竣工,资金主要来源于湘赣边区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总共投资万元左右。镇村领导高度重视,组民出工出力。冬季寒冷,春季多雨,大家因气候变化分别做室内外的事,工程未停歇,这样缩短了工期。而今吏美屋场庭院绿树浓荫,整洁怡人,洁净平坦的公路户户畅通,路边鲜花怒放,攸河清粼粼流过村边,云峰葱翠拱卫村庄,广场宽阔靓丽,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场地设备齐全,成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活动场所。每天,幸福欢乐的笑声,惊飞着鸟儿,吸引路人驻足。

吏美“门前三小”管理员汤国平是一位退休老师,中共党员。他工作细心,图书分类摆放,并贴上标签——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农业科学、医学卫生、儿童文学。一目了然,给阅读者带来方便。汤老师经常将屋场的孩子召集到小讲堂,给他们讲毛泽东、周恩来少年励志读书的故事。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还给他们辅导功课。夜幕降临,广场灯光明亮,汤老师打开音响,让中老年妇女跳广场舞。假日里,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聚在广场上,汤老师耐心地组织指导他们玩篮球、打乒乓球、玩健身器材,孩子们开心,大人们放心,屋场的群众都夸汤老师是一位活雷锋。

点点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攸县人抓产业振兴,也抓文化振兴。领导重视,出谋划策,群众协作,团结一心,干群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争创“七有七无”,做出了可喜的成绩,“门前三小”,“攸美·幸福屋场”,在全县各个地方展现出辉煌。庶几不背离先哲,不辜负今人,不愧对来者。

别致天地

“门前三小·幸福屋场”不仅仅是建几栋房子做个样子,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给村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石栏曲折绕,碧池映蓝天,鸟鸣向阳树,花红如火焰。天空大地间,沁润着一种水嫩的光,一切如青瓷里的世界。走进联星街道上云桥村下屋组,你一定会顿觉心旷神怡。这里别有洞天,大理石铺砌的人行道旁边,宣传标牌成排耸立,标牌图文并茂,看着看着,让人流连忘返。

有副标语对联,白底黑字,尤其醒目:绿水青山留住乡愁,家国整治,舒适宜人,成果共享;春风化雨,富足精神身体康健,淳朴民风,自信从容

《美丽乡村》栏目有文字记述:昔日攸县县令陈溥为上云桥景致所陶醉,作《云桥秋色》入“南云八景”。“上云桥北,有峰独高,秋朗登临,远近丹枫,灿若云锦。霜染枫林灿若霞,青山秋晚斗铅华。倩将绮陌三春色,幻做寒原十里花。江上晓岚迷过雁,林边残照误归鸦。西风慎勿轻吹泊,留与游人住钿车。”古人笔下的上云桥是一处令人神往之地,而今天的上云桥更胜往昔,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村内道路宽广,车驰康庄道,人在画中游。灿灿兮生机勃发,浩浩乎气象万千。一个“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的上云桥,如一幅秀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环境整治,打造文明美丽宜居村”,措施给力到位。下屋组组民改路、改水、改厕,改沟十分到位,屋场绿树掩映,家家户户争创秀美庭院,党员干部先做,真做,做好,“要群众做”变为了“群众要做”,成为常态化。

“门前三小”,“日日新好村民”乡风文明讲堂,就在通道旁边,“迎新年齐欢乐”儿童元旦游园活动,免费体检“健康快车直通”活动,端午节包粽子比赛,70岁以上村民享受免费理发,商定村规民约会议等,都在这里举行。紧邻讲堂有一座“农耕文化展览室”,这原来是一栋民房,是一户人家捐献出来,组里花钱稍作装饰改造成的。

大厅陈列着已被现代生产生活淘汰了的农具、用具、票据,器物古朴,票证发黄,是过去农民生产生活的见证物。几间侧房是棋牌室,游乐室,如今已成为“长者之家”。外墙彩绘,近处黄牛耕地,远处农民插秧,墙壁上标写着一年24个节气,农耕文化气息浓厚。管理员张国英是一位中年妇女,乐观健谈,她说:“每天这里好闹热咯,打闲讲、玩小牌,老人活动有场所,精神有依托,在外打拼的子女无牵挂,村里领导这件事办得好!”

“门前三小”旁边,有两口池塘,碧波荡漾,偶尔看见有老者在此垂钓。垂钓者气定神闲,是那么专注,那么安详。

上云桥村还有座“和美上屋场,幸福枧屋场”,监管员胡新华。还有附塘陂“门前三小”,这里是由老村部改建而成的。管理员是原附塘陂村老书记。他人老心不老,发挥余热,每天六次往返于此。清晨打扫小广场,上午打扫室内卫生,协助炊事员搞饭菜,服务于订中餐的老者,服务于来此按摩的老人。晚上,帮跳广场舞的中老年妇女照顾小孩。每星期假日,孩子们到小书屋看书,绘画书法,老书记细心照管。

上云桥村景美,人的心灵更美。年青人在外打拼赚了钱,回家做公益事业。9月9日老人节,村里举行老叟(妪)宴。大家捐款,今年最多的捐1万元,有六人,大量捐上千元者。大道小事,村里有许多志愿者提供无偿服务。村民十分感恩,都说“村里费心,要感谢捐款者,也要感谢志愿者。”鸾山镇一女村书记曾经两次带人到这里取经。

江桥街道桐坝村于年建成“时代楷模”广场。被国家命名“时代楷模”黄诗燕的名人效应巨大。定期开放的展厅里,参观人群很多。“扶贫路上燕衔泥”“用美好青青诠释共产党人的使命”“人民公仆的旗帜永远飘扬”三个栏目图片清晰,文字生动。老人活动室有人在下棋,有人在理疗,有人在书法绘画,有人在看书报,活动形式多样。站在广场上,视野广阔。放眼一望,天空瓦蓝,鸟儿争飞,田园披绿,庄园雅观,群山起伏,池塘潋滟。时值金秋,近处山坡,油茶遍地,茶果累累,压弯枝头,这里是后背冲组的一角胜景。

凉江水与银坑水汇合,形成珠丽江。江水哗哗,一路流经南水村,路边河沿满是花草。南水村位于莲塘坳镇中西部,这里有个叫银树的屋场。屋场公路西桥头,古树参天,崭新民房墙画鲜艳,连接公路的广场,平整洁净。广场上健身器材错落有致,旁边的房子两层楼,楼上是小书屋,楼下是小讲堂。外墙的雨棚下悬挂着宽大的视频及音箱,供村民唱歌和跳广场舞时用的。广场西临小河,小河上一道拦水坝,昼夜流水轰轰响。坝水虽有两三米多深,可清澈见底。有条便道依山塆通往上游,此处山塆堤岸绿树覆盖,荫翳蔽月,水势回环,鱼虾种类多,是老叟垂钓的好场所。

银树组有位老人叫文秋生,他是一位老村书记,现在门前三小是他在管理。他介绍说:“我们银树组有数十户,分布在小河两岸,这桥头是中心。以前夏天,大家在这里大树下乘凉聊天。年村干部带人到夏昭炎乡贤馆参观回来,便发动群众捐资,在此兴建房子、广场。从此,周围屋场乡亲们的聚集这里。人们白天在白节瓜、丝瓜基地劳动。晚上在此进行娱乐活动,大家精神生活非常充实,干活精神充沛。在此基础上,村里打造了“攸美幸福屋场”。

网岭镇洞井社区、甘溪社区、槚山社区、里旺村、罗家坪村老年学校办得好。农历每月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日分别是他们学习的日子。在各村的小讲堂里,他们聆听所聘请的老师讲课。镇老龄协会杨如松自己带头精心备课。走上讲台。他的课讲得好,讲道理,举事例,循循善诱,有声有色,很受老年朋友欢迎,他所举的事例生动形象,古今中外,以及人们身边发生的事都有,并论证逻辑性强。这几年老年学校坚持得好,受到村里干群的好评。株形村倒木冲组“门前三小”小讲堂,是村里少年儿童诵读国学的课室。槚山中学教师陈正德夫妇,利用假日,召集中小学生,聚在一起教习国学,持之以恒,没有间断,受到镇、县有关部门重视。

新市镇丁家垅村的文化建设,走在县先进行列。起步早,年,丁雪龙始任书记,他带领党员组长到石羊塘镇高桥夏昭炎乡贤馆取经回来,便发动大家献计出力,先后打造了“丁香苑”等五个村民休闲广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儿童娱乐广场,一个村级图书馆、一个乡贤馆。有特色,一公里文化长廊,墙画绚丽多彩,主题有党建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传统忠孝文化。在丁香苑举办的攸县第四届民俗文化节现场,《最爱还是我家乡》歌曲由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谢家聊,回家乡探亲演唱。村子里,常年举办中元祭祖、书法、义写春联,组织“书香湖南阅者行”等读书活动。村里组建了“天籁之音”花鼓剧团、腰鼓队、锣鼓队、军鼓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进丁家垅村,处处风景靓丽,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绿树掩映民居。近年来,共接待省内外各部门、兄弟村社区参观交流,计多批次,0余人次。

县委书记李鹏程化身“旅游推荐者”,带领株洲日报记者,和他们品“湘东千年古县”悠悠古韵,游“山水美境同‘攸美幸福屋场’”。站在酒仙湖畔,李鹏程追溯县史,又带记者们走进新市徐公店,感受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早春风光;来到北坪村,观赏“清廉文化广场”;驱车湘东边界,参观阳升观、宝宁寺、东冲红军兵工厂、南岸红军列宁室;南下渌田看北伐首战告捷遗址。让大家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初心力量,深深体会,“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唯有热烈红,是永久的底色;唯有仁厚的智,是不变的精神。”由此,记者们对攸县神秘而纯净自然风光心生向往,对攸县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大手笔振兴乡村文化由衷钦佩。

天空是蓝的,大地是绿的,攸州大地文化气息浓郁,而且各地屋场座座,别致雅观,福祉无穷。走进县域的外地人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文旅融合

李鹏程自豪地向记者们说:“在攸县,你们可以看到文旅融合的新局面,看到文化IP的新亮点。”是的,攸县打造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村体验、亲子拓展等为核心的研学基地,很多幸福屋场成了景点,其内涵和颜值的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攸县,体味攸县。

罗家坪村处于网岭镇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省级美丽乡村”。先说说这里的“门前三小”建设吧。村级资金支撑,利用闲置的老村部,由村民所办的大理石加工厂资源,翻新广场。在县文体局争取健身器材,大大减少了开支。年取得互联网支持,创办农家书屋,以后逐年添置图书。下铺组村民集中议事在小讲堂,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年进行殡葬改革,就是在这讲堂里商定的。再说“门前三小”的管理,老村干部刘夏生担任村老龄协会主任,召集村民代表在小讲堂订管理条例,毛遂自荐自己担任管理员,并模范执行条例,按时开放图书室,让读者有个安静的环境,阅览书籍。每天晚上提早到广场,开响音响,吸引村民到广场开展娱乐活动。还有小讲堂的布置主题:传统文化“诚立身,和为贵,勤为本,善作魂,扬正气,促和谐,讲文明,树新风”,用来规范民风。还有“悟”、“惜”、“博”的宣传标牌,引人注目。

罗家坪村开辟的研学基地远近闻名。大中学校师生来到罗家坪,吃住在农户家,一般住三晚。白天,学生下水沟捉鱼,到田间或学犁田、或学插田、或学割禾,玩摇摆桥,采摘莲子及园圃蔬菜。在村子里住的第一天晚上,学生在农户户主指导下,自己加工小食品。包粽子、打糍粑、做米斋,作为第二天的早餐;第二天晚上,举行晚会,师生出节目,玩得开心;第三天晚上,在山坡上搞野炊,食物来源于农家。住房农户编号,以便于老师管理。如下铺组22号杨祥生家,最受师生们欢迎。他夫妇俩年过五旬,非常和蔼。学生住在他家,户主晚上查寝室,帮学生盖被子,白天帮学生打扫寝室卫生,关心学生问寒问暖,家中备有常用药品。这几年。村里开辟了农家乐、亲子游、漂流等项目。安徽老板在这里投资,改变了村容村貌,产业、文化双兴旺。“绿树村迎合”,村民安居乐业,而今文明节俭举办殡葬,是罗家坪村的发展特色。

鸾山镇桃源村坐落在罗霄山脉的中部,攸苶莲三县边境。素有“一脚踏两省,两眼观三县”之说,群山环抱。村里有个荷水冲组,十来户人家,房子建在西山下,每天中午过后到第二天太阳出山之前,处于阴凉之中。三伏天,山外气温在30℃以上,而这里气温只处于25℃以下,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组民利用这一天然条件,开辟了外地游客来此避暑的场所。每户人家“山居民宿”挂牌编号,包吃包住,客人住得放心。白天客人进山看瀑布,近赏龙坪山庄,游仙人桥;踏上国共合作抗日的兔子坪机场遗址,看柑子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赏红豆杉古木,观古驿官道,走石板路,过古石拱桥,享受真正的田园生活,采摘山野菜、野果,客人游玩心情愉悦,其乐无穷。晚上带客人去小广场跳舞,休闲娱乐,与山民聊天赏夜色,吹着凉爽的山风,远离喧嚣的山外世界,日子过得比蜜甜。一日三餐,客人吃的是农家蔬菜,鸡鸭鱼肉,山民自产自销,客人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山民每年的经济收入可观,村里非常重视这一产业。这两年荷水冲民居都建得有特色,单人房、亲子房,随客人点订。江西省、广东省及长沙、株洲等城市的客人都慕名而来,村里每年接待达0多人次。

在驻村干部林喜元的帮助下,下洞村洞里组组民开发了天然大石洞,建起了“门前三小”。这里,大革命时期,洞里驻扎过红军,藏过红军伤员,由此,如今石洞命名为“红军洞”。

驱车前往下洞村,进牌坊大门,沿途可看到红军官兵的塑像。塑像群栩栩如生,有站岗放哨的,有搀扶过草地的,有吹军号扛军旗的,有挑军粮的。屋场白粉墙上的巨幅彩画,八一军旗飘扬,号兵仰脖吹军号。广场泊有许多小车,洞口“红军洞”三个字刻在黄色的石块上,石块高大耸立,字迹红艳艳的。

每天,进洞游览的人群,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夏天进洞,凉风嗖嗖,冬天进洞,暖风熏人,让人非常舒服。这里还备有自己动手做饭菜的柴火灶及各种炊具。游客进洞游览之余,自备米蔬,自己动手做饭炒菜,吃的有滋有味。

这里还是向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小学生入队,初中生入团,在此宣誓,并且还进行联欢活动。这里吸引着许多山外民众、都市市民,来此游览餐饮,轻歌曼舞。洞内歌舞坪霓虹灯闪烁,歌声嘹亮。这里装有不锈钢围栏,围栏外泉水叮咚,掬一捧甜津津的。而今,“红军洞”名闻远近,游客不断,成为下洞村的一块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片。

提起阳升观,远近的人们都知道张司空。他名叫张巴玉,是南齐时代清河郡人,由于他在攸县,建有许多功德,民间尊他为张老真人,奉若神明。因其官至司空,又尊称为张司空。

张司空不避权贵,廉洁从政,清白做人。他酷爱莲花,崇信“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品质。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曾有同僚多次送他府第,他却婉言拒绝。有一次当朝将领萧衍将自己心爱的宝马和豪车送给了张司空,意欲拉拢他起事篡政,张司空将此宝马和豪车晾在自己门前数天,以示拒绝。

张司空来到司空山后,潜心造福于百姓,创办石山书院,供当地百姓子弟上学,又经常上山采摘草药,救济穷苦百姓。唐玄宗因张司空,廉洁从政,清白为官,潜心造福百姓而建庙以纪念。张司空丢弃宰相要职,一心为民,从而受到千百年来的万民敬仰。

——摘自《张司空廉政故事》

这故事如今展现在阳升观组小讲堂墙壁上。阳升观组“门前三小”,在老村书记李培源、安保李炳元的主持下,办得有声有色。广场上泊车线条雪白显眼,道德讲堂“松竹梅”图画墙上悬挂,清廉文化宣传栏,还有太子博士彭天益的故事,郑板桥《竹石》诗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元朝杨载的《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直此凌云气。”标语:“勤勉做事立大业,清廉做人修大成”。刘禹锡《竹》诗曰:“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是君子,无地不相宜。”正面主席台及屏幕中间:一个大大的“廉”字,有“俭以养德”,“廉以修身”,“两袖清风”含字红心簇拥。小讲堂窗明几净,桌椅崭新,墙壁雪白,字画鲜明,文化氛围特别浓烈。

这里原来是荒坪,村民捐土地,县里定点,村里及庙观投资按照“七有七无”标准打造余人口的幸福屋场。沿江植花木,开展卫生治理,建标准公厕,为游客吃住提供方便,提升旅游产业。村民收入增加,日子过得舒心。阳升观人以宗教文化为依托,借游客不断增多为资源,开发“门前三小”。天时地利人和皆存,文旅大融合,让村里经济发展,文化大振兴,事业办得有声有色,游人无不伸出大拇指夸奖。

六十分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北坪村与大兴村接界处。这里是攸县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人来此瞻仰学习。许多兄弟村的党员来此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北坪村樟树组,现在是攸县“攸美幸福屋场”建设示范点。沟渠硬化,垃圾分类,村电共治,样样到位。“清廉文化广场”招牌巨石横卧地面上,假山重叠,流水哗哗,视频开放,播音响亮。广场大理石镶嵌,平整辽阔,宣传墙矗立,字画鲜明。小讲堂:“公生明,廉生威”标语悬挂,以村花——梅花为主题,而赞之曰:梅,因高洁而尊;人,因清廉而正。”告勉劝诫大众曰:“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本,以惰为戒。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贪,廉者不腐。”还张挂北坪村村规民约,内容有七条:“爱国守法、尊老孝亲,邻里和睦,乡风文明,宜居环境,权益保障”及附则。讲堂里公布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工作任务要求。攸县古今贤达的人物清廉故事文字彩画,吸引许多人观看。图书室一架架,分类摆放,给读者提供方便。

北坪村的健坤农业很有特色。大棚蔬菜,千亩花果山,机械化科技水稻种植,牛羊、生猪、鸡鸭饲养,水塘养鱼,为村民创收。健坤生态园还有许多景点及娱乐场所,为大中小学生研学提供了场所。“七彩滑”、“摇摆桥”、“野炊柴火灶”、“槚山皮影”展示,“手工制作”等文旅大融合。

董公庙坐落在燕子窝,被称为“虎踞龙盘地,柳暗花明村”。董公启幽生于元朝大德九年,小时候勤勉耕读,长大后做里正清廉,后学道济困,忧国忧民,为民众治病除邪,羽化后民间被奉为神灵,建庙以祀奉。董公的“尚志论、致和论和劝善论”,被后人誉为“为人处世”的经典。董公文化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代子孙成长。

红绿古文化在北坪村独特存在,来此参观学习的各界人士及群众众多,今年村里就接待了近人次。有省市县级领导、有兄弟村干部和村民、有大中小学生。

文化旅游景点最著名的还是要数酒埠江旅游区。区域内的幸福屋场建设示范点有鸾山镇新漕社区、桃源村,黄丰桥镇的墙背村、塔前村大屋组、祠堂前组,樟井村等。这些地方的“门前三小”及“攸美幸福屋场”名副其实,又各具特色,值得一游。

还有许多值得记述的村组。如丫江桥镇源佳村易家场组、茶园组,渌田镇渌田社区,菜花坪镇的大旺村、流塘村、联龙村,谭桥街道的苏江村、谭桥社区大巷组,春联街道的盘龙村,新市镇的界江村,皇图岭镇的丹塘村、界联村,桃水镇的竹泉村,石羊塘镇的洲上田村,酒埠江镇的联塘村,联星街道的七里坪社区、大屋村、万古桥社区,网岭镇槚山社区的楼下湾组、株形村燕子窝组、北江桥村、笙塘铺村红星组、江塘村的易家场组,这些示范点分布在全县各乡镇,都是近两年来建设好了的“门前三小”及“攸美幸福屋场”。

示范点名副其实,绿水青山,民居装饰一新,墙绘主题突出,厕所水井改造到位,村电共治,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乡风文明标识,有主题宣传展板,有文化墙为导向,有小广场,有垃圾分类箱,有公共厕所。

七个社区设施,展现了乡村文化示范村的高标准与真功夫,为攸县乡风文明氛围贡献了文明方案和乡风模板,使全县屋场文明画卷更加靓丽。还有“七无”现象好风气,无粪便乱堆放,无畜禽乱跑,无柴草农机乱放,无乱搭乱建,无黑臭水沟,无乱砍乱伐,使文明乡风的成果更加巩固和持续,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环境,日常行为更加有素质,文明建设更加有信心,积极地为示范点奉献自己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好习惯与文明素质的养成,为攸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美丽的攸河弯弯通洣江,清清的沙河缓缓流渌江。河水似仙露琼浆,孕育两岸人民,一代传一代。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用无穷的智慧创造美好的环境。网岭镇女党委书记朱丽娟说得好:“以群众为主体,大家高兴并自觉地参与,乡贤参与管理,领导服务村民,抓推进,加强绿色能源,互联网建设,何愁门前三小和幸福屋场建不好?”莲塘坳镇镇长周志勇说:“莲塘坳是攸城的后花园,立足于小,着重于实,共建共学共治,建设出本地特色。树立经济和文化密切结合的理念,攸县‘门前三小’金字招牌定会永远保持。”

攸县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片热土上都渗透着人民的汗水和热血,交织着他们的苦和乐,光荣与梦想。从古至今,从蛮荒走向文明,也创造了不朽的嬗变传达。“门前三小”“幸福屋场”的创建,在乡村振兴中展现了极大的魅力。攸县人民踔厉奋进,描绘图画美丽似锦。愿乡村文化振兴的旗帜,长久飘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