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简介 >> 此姓只出现在湖南,人数低于400,民俗专
姓氏文化、家谱文献,严格来说也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者,通过探寻家族姓氏的渊源,我们能够发现祖先迁徙的痕迹,对照同时代的大事,补充历史空白。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作为家族血缘的符号,每一个姓氏的起源都有一段故事,有的姓氏甚至来源众多。
根据姓氏辞典收录,用汉字记载的姓氏包括了单姓、复姓、三字姓,甚至还有四字姓、五字姓,单姓的数量就达到了个,古今各民族加起来复姓数量也超过了个,有的姓氏很古老,早在黄帝部落时期就已出现;有的姓氏比较新,例如由“萧”演变而来的“肖”。
姓氏的传承是一种文化,解密姓氏背后的故事,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家族历史。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大姓的来源都十分丰富,例如人口众多的大姓“李”,既有支派来源于上古的嬴姓,也有支派来源于上古的姬姓,甚至还有先祖被唐朝皇帝赐姓“李”后代代相传的情况。
《通志·氏族略》记载,夏商周三朝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到秦汉时期,姓氏已经合二为一,平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姓氏。也就是说,姓氏曾经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贵族才能拥有。不过到了现代,很多人已经对拥有姓氏习以为常,为了方便而改姓也很常见。
其实,一些稀有、冷门的姓氏,改掉很可惜,它们属于文化中的宝藏。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只出现在湖南的“冷门”姓,它的人口数量低于,民俗专家当成宝,年轻人却总是为自己这个姓氏感到苦恼,忍不住想改姓。原因很简单,这个姓氏非常独特,它就是“叫”姓。
这个姓氏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汉族人口中,“叫”姓属于人口最少的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攸县菜坪村,如果没有流传下来的《叫氏五修族谱》,恐怕后人很难明白这样一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先祖究竟经历了什么,才选择以它为姓。
想象一下,一个姓“叫”的人做自我介绍是这样的:我的名字叫叫xx。读起来就绕口。还有人在网上吐槽过,自己因为这个姓氏的缘故,去办理业务常常会闹笑话,对方问自己叫什么,说半天也没说清楚。因此他实在不明白,汉字那么多,先祖为何对“叫”字情有独钟。
根据族谱资料记载,小众的“叫”姓,始祖是仲康公,这个仲康不是夏朝的君主仲康,他是明朝时期的人,生于明洪武十二年。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这位仲康公原来的姓氏不明,但他从小有勇力,长大后去做了一个四品武官,就职于胡国公正南将军帐下。
明洪武三十一年(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随后爆发了靖难之役,时局一度陷入混乱。这位仲康公不愿再就职,挂冠而去,四处游历后来到湖南隐居,改姓隐名繁衍后代。“正叫流光应宗祖”,别的姓氏都不选,偏偏选这个字为姓,成了仲康公留下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