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简介 >> 湘赣边秘境泰和仙,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湖南的“武功山”
同是相邻省份,一声老表,江西和湖南便多了几分亲切。
罗霄山从北到南,老表在东,我在西。
连绵的罗霄山脉,与其说是隔离你我的分界线,不如说是一枚文创风格的合页,让湘赣两省紧密相依。
这是天作之“合”。老天似乎为显示不偏不倚,那边给了鄱阳,这边就有洞庭;那边庐山巍峨,这边衡山秀丽;赣水和湘江,也似是有意安排的并驾齐驱。
“东南天柱有三,盖衡,庐与武功。衡首庐尾武功中,……乃乾坤之胜境,神仙之福地也。”明朝人刘鉴在《武功记》中这样写道。
武功山,虽然历史上它大部分时间寂寂无名,但至少是在明朝、在现在,它的知名度不输于衡山和庐山。
作为罗霄山脉的一支,武功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的老表那边,武功山斜跨了萍乡、吉安、宜春三市;在我们这边,则深入了湘东——武功山脉西南的末端,即茶陵与攸县相拥的泰和仙。
武功山萍乡那段,现在有人称“步行天堂”;西南端这边的最高峰,早在唐代,湘东的先民就称其为仙--泰和仙。
以仙为名,足见山上山下的先民对这座山的热爱与崇敬,也足见它风度与气质的不凡。
夏日里的株洲茶陵泰和仙,山顶草甸连绵。图/陈秋平
作为仙,泰和仙并不孤独。湘赣边境的茶陵,共有七座山被先民称为仙。泰和仙是七仙中最高的仙。
茶陵人为何称泰和仙领衔的那七座山为仙,目前尚未找到公认的说法。
泰和仙的得名,当地普遍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唐永泰年间,这座海拔为米的山,被敕封为“泰和仙”,此后再无改名。
永泰作为年号,只存在了一年多。至于唐代宗李豫为何要敕封这座他很可能从未去过的茶陵最高山为“泰和仙”,则没人给予过解释。
上苍厚爱,给了大片草甸
武功山西南余脉最高峰泰和仙,它在武功山脉主要山峰中并不显得特别突出。它比武功山最高峰白鹤峰矮了51米。
让人称奇的是,它和江西萍乡被称为步行天堂的那段武功山一样,山顶有着连绵的草甸。
地理知识和植物知识没那么丰富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山顶大面积草甸意味着什么。
草甸不同于草原。草甸与草原的区别在于草原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生长着的主要是旱生草本植物;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典型的草甸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温带,例如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尤其是青藏高原,一提到它,就有人联想起绵延至天际的高寒草甸。
因此,在湿润的江南,出现大片大片的草甸,不止是在中国,即便放眼全球的同纬度区域,也别无他家。
上苍厚爱着湖南和江西共有的武功山脉。
上苍厚爱泰和仙。
美景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
泰和仙七十二槽,槽槽有宝
武功山主要由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和印支-燕山期岩浆岩所组成,隆起于醴陵-攸县和茶陵-永新及萍乡、莲花县等盆地之间,长约多公里,宽达0~45公里。
高米的泰和仙,是其边境制高点。
泰和仙附近方圆几百公里的山区,动、植、矿物资源非常丰富,民间流传:“泰和仙有七十二槽,槽槽有宝,一槽没宝,盛产黄莲甘草”。
由于山高林密,峡谷冲槽众多,这里也是乱世时难民寻求庇佑的绝佳地,现在还居住在山下的客家人,很可能就是祖上避难而来。
数年前,泰和仙的草甸曾是牛的天堂。组图/吴宇欣
茶陵和攸县共同的“仙”
泰和仙,是茶陵方面对武功山西南端这座最高峰的官方记载和书写,而在攸县,它被官方记载和书写为“太和仙”。字不同,音一样,两地的老百姓对写成“泰”还是“太”并没有什么意见。
关于它的传说,也略有不同。
茶陵方面,说东汉有个叫尹真弦的人,原是天神,犯了错被贬到人间,成了一名能呼风唤雨为民救苦救难的半仙道士。尹道士仙逝后,骑着一条白狗,上了泰和仙。村民为铭记其功德,筹资在山顶修建了道观并塑立神像、供奉香火。
攸县方面,说山顶最先供奉香火的,是凤仙祠。这个祠是某支彭氏迁攸始祖彭漕通建的。这个彭漕通曾官至淮东提举,他告老还乡后,在山顶建了这个祠。
不管是“泰”还是“太”,不管传说各有不同,它都是茶陵和攸县共同的“仙”,而且,湘东的这两个县最高峰都是它。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山顶,两县的其他山山岭岭及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湖湘地理撰文/本报记者刘建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