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位于南岳衡山北部,湘江下游西岸,东临株洲市、株洲县,南接衡东县、衡山县、双峰县,西抵湘乡市、韶山市,北与湘潭市接壤。下辖15个镇、4个乡,共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1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湘潭县有“湘中明珠”之美誉,是中国湘莲之乡、湖湘文化发祥地。一、县名由来“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湘潭之名始于南朝萧梁。梁以建宁县东部置湘潭县,辖境包括今攸县西部及株洲县昭陵一带,因昭陵西濒湘江,“下为昭潭,深不可测,梁取以名县”,此即“湘潭”由来。二、县境辖区变化较大,划出之地成为了两个地级市和一个县级市1、战国时期,县域属楚国。2、西汉,析临湘置湘南县,治所在今石潭镇古城村,今县地分属湘南和临湘县,隶长沙国。3、南朝齐建元二年(),湘南县废。梁天监年间(-),分阴山县立湘潭县,湘潭县始立,县地多在今衡东县境,治所在衡东石湾附近,隶湘东郡。4、隋开皇九年(),湘潭县域扩大,将茶陵、攸水、阴山、建宁县并入,今株洲县凤凰山以北部分地域亦属湘潭县。5、唐天宝八年(),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属湘潭县,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隶潭州。至此,县境初定,名地相符。6、北宋元符元年(),湘潭县析出2乡、长沙县析出5乡置善化县。7、元朝元贞元年(),湘潭县升为州,隶湖广行省潭州路。8、明初,湘潭复降为县,隶长沙郡。9、民国3年(年),湘潭县隶湘江道。10、年8月11日,湘潭和平解放。11、年,划出湘潭县城关区,建县级湘潭市(现为地级市)。12、年,株洲镇及太平桥等7乡从县境析出,建株洲市(现为地级市)。13、年,析出韶山区建省属韶山特区(现为省辖县级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