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美食 >> 株洲市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改革力争零距
从“来回跑”到“办事不出村”
——株洲市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改革力争零距离纪实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戴鹏
“拿身份证及相关资料到社区,可直接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真方便。”11月17日,株洲市天元区三门镇上节街社区居民陈香燕通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门式”窗口,很快办好了以往要“交好几份资料、跑好几个部门”才能办好的事。
株洲市依托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一门式”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市推行基层公共服务改革“一门式”全覆盖,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高频率民生服务事项下沉前移到村(社区)办理,实现“办事不出村”,受到群众称赞。
76项服务“家门口办”
株洲发布《村(社区)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及“帮代办”事项目录》,梳理76个事项,其中公共服务事项25项,帮代办服务事项51项。各县市区在办事平台按照统一办理权限、统一申报材料、统一申报表格、统一办理时限原则,指导村(社区)为民服务。
该市将工作任务细化为18项措施,把责任分解到29个相关单位,在村(社区)实现标准化便民服务,夯实“一门式”工作基础。
记者在渌口区南洲镇北洲村便民服务中心看到,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摞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服务指南手册。手册内页,村综合服务功能清单、村部功能示意图以及村民日常办理频率较高的76项事务,让人一目了然。
渌口区以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拓展推行1平台、5中心、N站室为主要内容的“1+5+N”服务模式。将党员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议事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5个中心和金融扶贫服务站、卫生室、村民议事堂等N功能站室整合,实现医疗、金融、电商、供销等服务资源下沉,推进服务群众“零距离”。
高频事项市域“一网办”
围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株洲力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并进,PC端、移动端、自助端、窗口端协同,依靠互联网将民政、社保、卫健、农业、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社会治安等部门高频事项集于一网。
同时,该市依托强大的电子政务外网,建成覆盖6区4县(市)的大型光缆传输网络,全市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实现端口相联、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打造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全市“一网通办”模式。群众需办理的事项,由村(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智慧株洲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录入事项办理申请-高拍仪扫描上传资料-系统自动分配-业务部门在线审核-申请人直接领取或寄送办理结果,这个工作闭环实现了“村级直办事项现场即办,代办事项县(区)镇(街)网上办结”。
11月17日,在芦淞区白关服饰产业园务工的攸县人喻双,通过白关社区服务中心,顺利办理了异地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登记变更。“原来办这类业务,需要请假回老家现场办理,一来一去要耗费一天时间。”喻双说,现在方便多了,在外地也能办好“家里事”。
芦淞区以人社“”平台自助服务终端为基础,运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通用支撑技术,对该区80台分布在大型商超、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自助终端机进行服务扩充,实现人社、医保、卫健等部门部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全程自助办。该模式还将逐步拓展到其他基层公共服务事项。
跨系统事项“一窗办”
荷塘区下放11类、61个专项账号,12类、74个业务专用章,将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专线系统在一个界面体现,再通过各个职能部门的授权和许可,窗口工作人员可直接登录账号进入专线系统进行事项办理,实行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实现“一号申请”“一网通办”。
随着株洲市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这对办事员的业务要求也逐步提高。该市要求各县市区配齐县、乡、村三级工作力量,明确办事人员,实行定岗定责。各村(社区)采取“村干部+网格员”等多种形式,设置业务办理“AB岗”,各乡镇(街道)明确2名以上业务专干,县级职能部门明确后台处理人员。同时,加大一线操作人员培训力度,市、县、乡、村完成两轮以上基层一线操作人员和部门后台审批人员的集中操作培训,确保每个村(社区)有两名以上会操作、能办事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