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美食 >> 隆尧风物隆尧有个石刻馆
(邢台日报苏有郎 张培)碑刻是记载人类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国素有“八大碑林”闻名于世,分别为西安碑林、孔庙碑林、龙门石窟碑林、涪陵碑林、浯溪碑林、焦山碑林、药王山碑林、地震碑林。在隆尧县,也有一个碑林,其碑刻藏品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八大碑林”中的药王山碑林和地震碑林,这就是隆尧石刻馆,它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收藏各朝各代碑刻、造像和石塔余通(件、座),时间跨度近年,其中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87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书法价值,被称为华北最大的一处石刻馆。
一座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隆尧石刻馆,它坐落在隆尧县文物保管所院内。在县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的引领下,工作人员打开了文物保管所影壁墙后的石刻馆大门。笔者曾两次参观游人如织的西安碑林,感受那种浓郁的文化传统氛围。而这里给人的感觉却是异常的静谧。如果没有人介绍,一般人很难想到,这里竟然有一座历史文化艺术宝库。
张存刚介绍圣旨碑
进入石刻馆大门,仿佛来到了一座花园,正方形的大院占地十余亩,仿古廊式建筑,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进入场馆的第一个感受是素雅而宁静,不同其他博物场馆的嘈杂。进门迎面是一块巨石,上书河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作家尧山壁生书写的“隆尧石刻群”几个大字。大院里仿古亭台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的古石刻有序地排列在左右两侧的仿古式走廊,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据引领我们参观的隆尧县作协主席黄俊里介绍,此馆碑刻中,当首推杨宣碑为最珍贵,此碑刻立于北魏延昌元年(公元年)。此碑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在其名著《艺舟双楫》中首称此碑为“北碑之冠”,康有为在《广艺舟楫》中列该碑为“精品上”。
杨宣碑(局部)
杨宣碑高2米多、宽约1米、厚约0.5米,青石质碑首,浮雕缠尾双蟠螭。碑首上的字,字体筋骨浑厚、苍劲利索、粗犷有力,是典型的魏书风格。碑面有不同的破损,碑座的花纹还可隐约辨认。
杨宣碑已有多年的历史,全称《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与山东曲阜的《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又称《张猛龙》碑)、《贾思伯碑》齐名,在当地又称“西河魏碑”。
杨宣碑的旁边就是唐代龙华寺碑,青石质,比杨宣碑略高,宽1米,龟趺座。上面六龙,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圭形额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线条优美、生动传神,是不可多得的盛唐时期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一通碑是《光业寺碑》,即《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据黄俊里介绍,此碑为隆尧县石刻馆内历史、文化价值之最,它记载了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生平和追封为皇帝、建陵、建寺的经过,是证实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权威的文字史料,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光业寺碑(局部)
光业寺碑,青石质,首身一体,高4米有余,因为碑体高大,有一部分被隐在坑中。碑首顶部四龙盘绕呈半圆形,龙头向下,垂于两侧,每侧二龙。龙头形态各不相同,一龙双角长目,另一龙独角圆目。龙目睛瞳分明,口中獠牙翘出。通体鳞片呈半圆形,层层叠压,排列整齐有序;脊部鳞片呈花瓣状叠压,并有左右对称的卷叶纹饰。四肢饰火焰纹,足三爪,双龙后爪共戏火焰宝珠于碑额正中上方。宝珠下为圭形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
这一件件碑刻,是研究历史和书法的重要实物藏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隆尧石刻馆中,除拥有不少具有极高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价值的石碑,还有不少石刻藏品,可以说千姿百态,各俱特色。
黄俊里介绍唐祖陵石狮
唐石塔飞天纹
其中有汉代浮雕神兽、唐祖陵石狮和唐塔、宋金经幢、元明神、佛、狮、马造像、牌坊部件等。唐石塔上刻的飞天为少女形象,其凌空飘荡的质感线条非常自然流畅,堪与敦煌的石雕相媲美。而一对唐祖陵石狮,更被誉为隆尧石刻馆的“镇馆之宝”,据称这对唐祖陵石狮价值高于隆尧现在地面上所有的建筑,价值连城。这是初唐兴盛时期,唐太宗天可汗傲视天下时期的作品。石狮高1.5米,两层座,上层座与狮为整石一起雕成,此石狮肥美健硕,昂首挺胸,怒目前视,体躯厚重,四肢强劲,后蹲雄踞。它是河北省唯一一套初唐皇家陵墓雕,与陕西关中唐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类雕刻遥相媲美。它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是唐陵诸多石刻中的佼佼者。其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石狮的特点和特征,造型中既有北朝的大气端庄也不失南朝的风雅劲健,直接影响了以后各个朝代石狮雕刻艺术的发展。
在隆尧石刻馆内,不仅有众多的历史文物,还有现当代的英雄碑刻,使人注目。
隆尧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中邢台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弘扬英雄精神,不仅仅需要新的承载物,碑刻的直接和便宜保存依然为人们所看重,因此,在我们的一些烈士陵园,石碑仍是展示英雄事迹和精神的主要载体。
在隆尧碑刻馆里,尧山县(今属隆尧县)抗战烈士纪念碑就是一通重要的碑刻,此碑于年抗战胜利时所立。
年初,八路军师派出的挺进支队、东进纵队、骑兵团先后在隆平县(今属隆尧县)会师,隆平成为师东进冀南平原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战略通道和根据地,它也是较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许多人为了新的成立英勇牺牲。为了不忘先烈,继承英雄精神,尧山县党政军民共同立了这块石碑。
纪念碑碑顶有四个大字“永垂不朽”,正面文字为尧山县抗战烈士纪念碑碑文。背面有“民族英雄”几个大字,记载了一些尧山县的抗战烈士名单。
这个石碑虽然不是古碑,但它承载的重量,却比以前任何古碑都不逊色、都有价值,因为,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主要的抗击外辱的牺牲精神。
一条走向历史细节的通道
隆尧石刻馆里的许多石刻无论是艺术水平还是研究价值,在历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是研究历朝历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晚清康有为在光绪十五年为《广艺舟双辑》所做的序中,曾给予杨宣碑极高评价,赞之:“精能则有若《张猛龙》《贾思伯》《杨宣》。《张猛龙》《贾思伯》《杨宣》亦导源卫氏,而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后世称碑之盛者莫若有唐,名家杰出,诸体并立。然自吾观之,未若魏世也。唐人最讲结构,然向背往来伸缩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杨宣》《贾思伯》《张猛龙》也?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从立碑时间看,《杨宣碑》比《张猛龙》还要早10年,是较为珍贵的文物,也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龙华寺碑成于武则天时期,上面有9个武则天造字。最典型的是一个年字,上边一个千,下边一个千,千千万万就是年。除了这个字以外上面还有天、地、君、日、月等武则天造字,而这些字仅仅使用15年后就被废弃,更是显得极为稀少而珍贵。它记载了龙华寺修建及相关内容,是研究武则天时期文化的重要资料。
说起光业寺碑,就不能不提光业寺。光业寺为唐祖陵附属建筑物,是皇家护陵寺院,兴建于唐高宗李治时期,是由李慎修建。李慎乃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担任过秦州都督、襄州刺史、左卫大将军、荆州都督、安州都督等职。他勤奋好学,擅长文史和观察星象。当时他就任邢州(今邢台市)太守在此监制大唐祖陵。其自唐太宗时期开建,历时18年而成。
光业寺位于唐陵东边(现赵孟村西),其寺名为御赐。寺内曾建有宝塔、珠台、前湖、仙馆、佛星宫宇、灵帝观楼、银函藏经以及塑像和壁画等,后又整修扩建。修建后的光业寺金碧辉煌,一派皇家气概,后又荒废,大部成为耕地。《光业寺碑》是该寺幸存的唯一一通唐代碑刻,是研究李唐文化的重要文献。
据黄俊里介绍,在唐玄宗时期,曾经有一个事件,名为玄宗附宗案。唐玄宗前期承认祖陵在此,后期又改口说是到了陇西,导致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说李唐发源地是陇西。但多种证据显示,李唐来自于赵郡。李氏共有两大分支,一是陇西李,一是赵郡李。因为陇西李出过一个西凉国的皇帝,唐玄宗觉得比较荣耀,所以附宗为陇西李。由隆尧的唐祖陵及光业寺碑证实了这个历史疑案。
尧山孔氏先德之碑原在西侯村南孔氏墓地,高3米有余、宽1米左右,龟趺座,碑首浮雕六龙盘顶,碑额题篆书“尧山孔氏先德之碑”。据传,孔子当年游学列国时来到隆尧,当通过泜河时,书简不慎掉入河中,将打捞上来的书简晾晒于河北岸,此地便被当地百姓称作了晒书台,即现在称之为孔岗的地方。至元代,一位孔氏后代孔璠,在此创建孔岗书院,名扬一方,后以南阳知府致仕。尧山孔氏先德之碑说的即是孔璠等人的事迹,是研究隆尧古代教育情况的重要资料。
光武帝刘秀在邢台各地留下的典故和传说很多,隆尧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少,光武灵应之碑即是一个佐证。此碑始立于元代,有光武灵应之碑六个大字,碑文清晰可见。
当时刘秀在隆尧一带生活很长时间。南汪店的来历便与刘秀有关。古时该村为“十里仁义乡”,刘秀逃亡的时候,饿昏于此,被一名给父亲送饭的女士喂食后救活,后来当皇帝以后对宫中食物腻烦,便要御厨制作当时的救命美食。由于当时又累又饿,记忆模糊,只记得喝的是白面疙瘩一道沟,吃的是一面蒸一面烙的饼子。御厨做不出来——其实就是麦仁汤和锅贴。为了表示终生难忘于此,后人因以更村名为“难忘店”,以后又逐渐谐为“南汪店”。
光武灵应碑碑文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冯子振撰写。冯子振,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其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在南汪店村原有光武庙,他又主持重修,后立此碑。碑文记录了刘秀在此地经过和复修庙的过程。
风竹雨竹诗碑是少数以画为字的石碑,其碑文是由竹叶组成的一首诗,出自关帝庙。关帝庙原来各地都有,说的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四句诗藏于画中被称为关帝诗竹,原为关公借物寄情,表达其虽不幸被俘,但仍不肯屈服、思念义兄刘备的忠肝义胆。
永康寺碑是极其少见的草书碑。该碑青石质,高约两米,宽近1米,碑首有龙,内有佛刻和菩萨。其书法相较前代运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为唐代书法上乘之作。由于草书变化流畅很多,一般不往碑上刻,刻碑的石匠应该也是大师。草书碑雕刻不易,此碑更显得弥足珍贵。
还有雕刻着三千佛像的三千佛碑、有极具教育价值的尧山孔氏先德之碑等许多别具特色的碑刻。
一位历史文化的守护神
碑刻是人类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在人类的文化传承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它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传承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人们对历史的传承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此。它更是人类怀念先人、喻示后人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方式。为了传承先人的美好传统,上至国家,下至平民,都很重视碑刻。
隆尧石刻馆的文物原来散落在隆尧县各地,由民间收藏、存放。年,隆尧县成立县文化局后,开始收集整理,经过多年收集,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最初的功劳应归功于隆尧县文化局原局长兼文保所所长张稼农。张稼农上任之后奔走呼号,发动群众,组织人力物力,寻访隆尧县散布文物,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县级石刻馆。据说他爱文物如命,有人想砸坏石碑,他直接趴上去说;“要砸砸我吧,不要砸石碑!”在野菜也吃不饱的年代,张稼农为了保护文物,曾专门准备了一罐咸鸡蛋,送给为他提供文物信息的人。尧山壁称张稼农为尧山文物的守护神,隆尧文物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尧山文化的忠诚守望者。
龙华寺碑本在北楼乡景福村东北安乐寺遗址上;三千佛碑是在南汪店发现的,原在尧山壁学校。光业寺碑是这里的唐代碑中的明珠,原在隆尧县魏家庄镇赵孟村西光业寺遗址上,曾被人砸成了10余块,又被投入井中,年发现后,有关部门进行了修复。遗憾的是,其中一块始终没有找到,只留下了完整的拓片,后搬移进这个石刻馆。
还有一些,是民间坟墓上的,圣旨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块碑是隆尧机关事务管理局张存刚家的祖上遗物。张存刚的祖上张俊生是武进士,因为有功,道光皇帝下旨封赏张俊生的父母,后来圣旨被刻在张应麟的墓前墓碑上。
而唐祖陵石狮就是另外的一种故事了。民国初年,外国一个商人打听到唐祖陵有一对唐代帝陵石狮,堪称国宝,便想占为己有。由于盗宝心切着急赶路,导致大车的车辕损坏,结果被人在内丘火车站截下,保存在当时的县政府院里,又被深埋地下保护起来。直到年,县文保所挖出后,运到了石刻馆。
自年始,以隆尧县文保所成立石刻馆开始建设为起点,隆尧县的文物保护工作进入正轨。到现在,柏人城、唐祖陵、宣务山、舍利塔等古建的保护和考察,隆尧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为此进行着不停的努力和奋斗,正是这些保护者们,前赴后继地为隆尧的历史文物,为隆尧的历史文化传承默默地奉献着,才有了洋洋大观的隆尧丰厚的历史遗存和历史文化。
来源:邢台日报
作者/来源:隆尧融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