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从穷酸秀才到知县,一个45岁的绍兴师爷,

发布时间:2023/3/29 13:51:16   

在清朝乾隆年间,浙江萧山出了一位著名的“绍兴师爷”叫汪辉祖。

《麻衣神相》里说,手骨软如绵,先苦后又甜,不是贵人也有钱。这位叫汪辉祖的师爷就长了一双这样的手。柔若无骨,感觉不到一点力量。

“师爷”在古代最早时被称为门客,像秦朝时期的明相李斯都是门客出身。

门客后来被称为师爷,实际上就是幕僚。汪辉祖是一个聪明干练,断案如神,颇得人心的一个的师爷。

师爷最厉害的就靠一张嘴和一支笔。这嘴和笔虽然都是软软的,没有几分斤两,却是能让人生,能让人死;能让人合家欢聚,也能让人妻离子散;能让人流芳千古,也能让人遗臭万年。这就是古代师爷的厉害。

汪辉祖一生断案无数,他审案时奇招频出,独出心裁,经常把审案的现场放到城隍庙去,因为古人不怕官,却怕鬼神。

巧施妙计,智破“诈鬼逼官捞人”疑案

汪辉祖年轻时在无锡做师爷的时候,当地发生了王尧与陈三为争夺田产杀人一案。

王尧是无锡乡下的一个地主,他十分觊觎邻居陈三的田产,但没有机会得手。这一年,王尧的弟弟得了重病,王尧就雇一个会轻功的杀手沈二虎将他弟弟弄到山上杀死。

事后,王尧到衙门击鼓“鸣冤”,声称弟弟被陈三杀害。

陈三拿出旁证,证明自己并未没与王尧的弟弟在山中殴斗,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弟弟重病在床,根本无法下地,更别说上山打斗。

人命关天,唐知府很仔细地审看案卷,他认为王尧捏造事实,报假案,就将其缉拿归案下狱听审。

这天晚上,唐知府正在灯下琢磨案情,忽然,隐隐约约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哭泣的声音。他不由得很奇怪,衙门深宅高院,这么晚了,是谁会在这里哭泣呢?

于是,唐知府就呼唤小丫头,让她到院子里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想这小丫头才到院子里,就尖叫一声昏了过去。

唐知府听到声音,连忙拿着烛火摸到院子里,竟然发现黑暗中有一个满身血污的鬼跪在地上。

唐知府心里也有些害怕。但他毕竟是个做官的人,血腥的场面也见过一些,所以大着胆子问:“你是谁?来这里干什么?”

那个鬼磕头不已,凄声说道:“大人啊!我不是别人,正是你在审理案件那个被害的人呀?大人高贵,我本不应该来打扰大人的,只是大人抓错了人。那杀我的人是陈三,不是我哥哥王尧,现在我的冤得不到昭雪,死不瞑目,所以贸然来叩见大人,求大人为我伸冤哪!”

那鬼凄声惨语,唐知府听了,连忙说:“我知道了,自有理会,你去吧,不要再来了。”那鬼慢慢退到暗处,转身越墙而去。

古时候,人们都是比较迷信的,唐知府虽然是官,也摆脱不了鬼神这样的观念。那鬼说的话他全信了。

第二天升堂,唐知府就将证人传上堂来,细细追问死者的穿戴,竟然与昨晚所见的鬼无异。于是,他对那鬼所言深信不疑。

唐知府立即下令下属捉拿原凶陈三,而对所抓的王尧不再审问。

知府无凭无据就要翻案,一时间参与审问的官差都对唐知府的做法表示异议,但唐知府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当时,正在知府衙门的师爷汪辉祖知道后,觉得非常奇怪,他跟随唐知府多年,深知他办案的作风。此番如此固执,其中必有原因,于是就追问唐知府其中的缘故。

唐知府就将昨天晚间遇到鬼来访的事说了一遍。汪辉祖听完不由起了疑心。

当晚,他邀唐知府来到遇到鬼的院子里,汪辉祖将周围环境细细看了半天,就问唐知府那鬼是从哪里走的?唐知府据实回答是越墙而去。

汪辉祖说:“这没有道理,鬼是无形无踪的,只会漂浮而去,黯然隐去,哪里有鬼翻墙走的道理!”

唐知府想了想,觉得汪辉祖说得有道理。当晚丫头被吓昏,自己也是六神无主,只把那鬼当真了。

于是,唐知府立即和汪辉祖一起将院子查看了一遍。果然发现院子中间有一行特别的脚印,显然不是衙门里的人留下的。他们顺着脚印来到墙边,叫人爬梯子上去一看,果然墙上瓦上都有脚印。

汪辉祖看着脚印对唐知县说:“这一定是有轻功的人装扮成鬼来企图翻案的。唐知府见了心中已经十分明白。

汪辉祖献计说:“大人可将计就计佯装把陈三办成死罪。然后,把王尧放了,暗地派个会武功的差役跟踪,找到装鬼的那个人,就可以真相大白了!”唐知县大喜。

第二天,唐知县下令把王尧无罪释放。王尧离开班房喜形于色地走了。

这天傍晚,盯梢的差役发现有一个穿着黑衣人进了王尧家。

半小时候后这人出来,差役发现他整日出入赌场,晚间住在村外的关帝庙里。

这天夜里,汪辉祖带着8个武功高强的差役提前藏在关帝庙里。到了半夜,这黑衣人回到庙里,跪在关帝神像前祈祷。

汪辉祖一声令下,将黑衣人包围起来。这黑衣人辗转腾挪,想夺门而出,被这些官差当场擒获。

黑衣人被押到官府,汪辉祖对其审讯,他不得不招供自己叫沈二虎,接受王尧的钱财。假扮鬼到衙门见唐知县,请求放了王尧的事说了一遍。

案情明了,陈三被立即释放,王尧上报朝廷斩立决,沈二虎得到重惩。

家庭教育,为师徒打下坚实的基础

汪辉祖早年的时候,家境不是很好,在他5岁那年,父亲为了儿子将来有出息,节衣缩食积攒了一点钱,送他去一家收费比较低的私塾读书,因为收费便宜,这私塾没有好的先生,所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有一次,他家隔壁的一个秀才参加乡试,只得了一个劣等,这自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许多人都讥笑这个秀才,尤其是小孩们更是调皮地起哄。

那时的汪辉祖不懂事,也跟着其他孩子一起笑话那个秀才,正巧被他爷爷看见了,就把他叫回家,痛打了一顿,告诫他说:“人家是秀才,才有等,你连等都够不上,怎么能有资格取笑别人呢?”

汪辉祖的父亲对他管教也是非常地严厉。有一天,家里的桌子上摆了两张饼,汪辉祖正好肚子饿了,随手就拿起来吃了一个。他父亲知道了,就责备他说:“有东西不应该自己私自吃,先应该孝敬奶奶!”

汪辉组11岁时,父亲不得不外出到广东谋生,那时候他已经读书识字有6年了,对人事也有了一些朦胧的认识。

他和母亲送父亲上船的时候,父亲就问他:“你知道我这次出门为的是什么吗?”

汪辉祖年纪尚幼,一时答不上来。父亲慈爱地摸着他的头说:“我已经有了年纪,这个时候还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从心里来说是不愿意,但是现在我如果不想办法,你将来就没有饭吃了!”

汪辉祖听了父亲的话,觉得很感伤,顿时投在父亲的怀里大哭起来,父亲抱着他,给他擦干眼泪,叫他背诵几句经书。

这些经书汪辉祖已经记得很熟了,不费力就背了出来。父亲就问他:“儿子,你说说读书是为了什么?”

汪辉祖答道:“为了当官做老爷!”

父亲摇摇头说:“孩子,你错了,做官只是读书中的一件事,但做官不是可强求来的;能做官未必会做人,读书是为了做人,即使你后面不能做官,做了好人也不忘读书的辛苦;如果有了运气,也许可以做官,做官必须做个好官,不能贪赃枉法,让老百姓唾骂,贻害子孙,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

父亲的教诲使汪辉祖从中领悟了不少道理。到17岁时,他就考中了秀才。

秀才就有了资质,可以开馆授徒了,但当时的教师酬金不过才12吊钱,尽管少,但汪祖辉也不在意,边做教师,边准备科举考试。

但是他时运不济,参加了三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过了几年,汪辉祖的父亲去世了,他成了家,生活更加艰难,容不得他再有足够的精力去准备科考了。因此,他就把考试的事暂时搁置起来,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他决定跟随舅父去常州衙门做师爷。

当时,他的母亲坚决反对,劝阻他说:“你的父亲正是因为意识到做这一行会有不祥之灾,才不做幕僚的,你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条路呢?”汪辉祖说:“儿子没有其他特长,不干这一行去谋生,做什么呢?”

于是他母亲就同意了。

走入仕途,做清官成为载入史册的师爷

汪辉祖在常州做见习师爷后,在衙门里,每日要处理的公务非常多,他常常接触一些达官贵人。这时嘉兴来的一位李师爷,要教授他一些收受贿赂的秘诀,并且劝他多趁职务之便弄些钱财。

汪辉祖从心里反感,拒绝了他的要求。恰好这个时候家里有事,汪辉祖就辞职回老家去了。接替他的人听了这李师爷的话,大肆捞钱、收取贿赂,没多久果然出了事,被官府问罪入狱。

汪辉祖辞职回萧山,依旧在衙门做师爷,但他念念不忘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在尽心准备。

当时,科举考试考的是八股文,有固定的范式,但做出来的文章要迎合阅卷人的口味。汪辉祖并不懂其中诀窍,直到他30岁时,才遇到一个有真学问的进士孙景洲。

汪辉祖就拿了30篇文章恳请他帮助修改。可孙景洲只看了3篇,画了三个圈,其它都不看了。

汪辉祖这才明白自己写作水平真的不行,于是,就拜孙景洲为老师,每天办完公事就到先生的住处请他出题,自己做文章,然后再让先生批改。

这样向孙景洲请教了几个月后,汪辉祖觉得自己的文章渐渐有进步了,他对当年的科考充满了信心。

这一年,他赴省城参加考试时,忽然下起大雨来,把他的坐板都打湿了。

汪辉祖自幼体弱多病,受了这一番折磨,勉强支撑着考完试,回到家中就病倒了。

乾隆三十三年,已近40岁的汪辉祖终于考中了举人,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接着参加会试,到了乾隆40年,已经是第5场了。

快要入场时,他突然又害起病来,勉强支撑入了场,总算把考试熬了过来。结果他考中了进士,却传来噩耗,他的母亲去世了。

按照传统,父母去世需要回家守孝三年,三年期满之后才能回来做官。汪祖辉回乡守孝仍然做他的师爷。直到乾隆五十一年他才到京城选官,那时汪辉祖已经是50岁的老人了。

汪辉祖进京觐见乾隆皇帝后,乾隆让吏部给他颁发了湖南宁远知县的“官凭”,

年,46岁的汪辉祖怀揣“官凭”与老婆孩子、仆人及家丁十几口人,赶着马车沿着官道,千里迢迢去湖南宁远赴任。沿途的驿站免费为他提供食宿,所经过的各州县长官都热情款待并送上不少土特产品等。

宁远县历来多讼事、上访的人多。汪辉祖上任后就开始清理积案,共计有余件。他向上级保证,三日审结一案,逾期甘愿受处分。

为了早日清完积案,汪辉祖起早贪黑审理案件。他是个近视眼,每逢审理案犯时,因为看不清疑犯的里脸孔,就定气凝神睁大眼睛瞪视疑犯,看得疑犯浑身不自在。

这时,疑犯心里开始波动,因心虚脸上就出现眉动、眨眼,两颊肉颤等。汪辉祖看准时机,就出其不意大喝一声,当即使疑犯心理防线崩溃。他手下的差役都误以为汪辉祖精于麻衣相法,是奸是良一眼就能看出来。

每到审理大要案,汪辉祖就让县署彻夜点上灯火。案犯熬到后半夜,看左右的差役呵欠连天,可唯独汪知县危坐高堂,忽而和风细雨好言开导,忽而定睛暴喝慑人心魂。疑犯开始总是百般狡辩,到后来都词穷而不得不招供。

汪辉祖在宁远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勤政为民、事必躬亲,几年下来,他政声远扬,上司多次要调他到富庶的攸县做知县,但他却坚辞不去。因而,各种疑案到他手里,没有不破的。

年,汪辉祖因为“政绩突出”被提升为道州知州。可是上任才一个月,他因不肯巴结上司,看其脸色行事,得罪上司,被弹劾罢官。

汪辉祖回到萧山后,决心隐退。当时一些地方大员先后重金聘其入幕,都被他婉言谢绝。

汪辉在家乡修建了一个藏书楼,每日读书写字,他认为:“与其留给子孙田地金钱,不如留下丰富的藏书给后代”。

年,78岁的汪辉祖因病在萧山苏家潭去世了,给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史学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0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