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经济 >> 200余位高手集聚雨花非遗馆他们都身怀什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宁莎鸥)目前雨花非遗馆已经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个非遗项目,签约了余名传承人。不过,创始人郭存勇的雄心远不止这个数字,他希望将来有一天,雨花非遗馆能产生“聚集效应”,吸引到0名匠人,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非遗文化中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长沙雨花区衫木冲东路与卉园路的交界处,有一座四层楼的建筑,相比于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并不起眼,但里面却活跃着不少技艺非凡的能工巧匠,其中不乏省级、国家级大师,这里便是雨花非遗馆。近日,雨花非遗馆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揽下1金1银3铜奖项,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评选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其打造的“看非遗、品非遗、玩非遗、学非遗、买非遗”的产业链也越发引人注目。
深圳文博会揽五项大奖
曾“三顾茅庐”访大师
在上月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雨花非遗馆惊艳全场。他们精选了湘绣、滩头年画、土家织锦、湘西竹编、宝庆瓷刻、江永女书、草木染等48件非遗作品及文创产品参展,并精选了11项角逐文博会大奖。
在最后的评选中,湘绣《龙腾·凤逸》获金奖。其创作灵感来源于马王堆刺绣的纹样,是汉代经典云纹“长寿绣”与“乘云绣”,由年近半百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辜金华、马慧斌和80后设计师夏艳共同完成。此外,叶水云与傅元庆创作的西兰卡普(土家织锦)作品《椅子花》获银奖,竹编渔具作品《年年有余》、宝庆瓷刻《齐白石》、剪字《福聚中国》获得铜奖。
文博会上载誉归来证明了雨花非遗馆的文化创造力。高校界有句俗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雨花非遗馆。非遗馆的含金量,不在于楼有多高,门面有多宽敞,而在于里面有多少掌握独门绝技的名家高手。早在雨花非遗馆筹建阶段,创始人郭存勇就不断在全国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邀大师。
湖南邵东的刘上四是泥书传承人,精通用桐油、糯米等混合原料为墨,以小勺子为笔书写牌匾,其字体苍劲饱满。年,当郭存勇登门拜访时,他已经久不动笔,改行做起了油漆生意。郭存勇邀他“入伙”,刘上四却摇摇头:“现在牌匾都用电脑刻字,玩不过人家。”
但郭存勇“三顾茅庐”,大道理、小是非,讲了一箩筐,刘上四最终同意出山。不过开张3个月,刘上四没接到一个单,郭存勇急人之所急,夹着做好的牌匾四处奔波找市场,找需求,做宣传。几天后,第一单来了。又过了几天,10多份订单涌了进来。如今,刘上四已经在长沙买了房子,孙子也在这边读书,定居了下来。
不过郭存勇仍牵挂着他的“可持续发展性”,他告诉记者:“我把他拉到长沙来,就不能害人家。现在在家乡卖油漆的生活刘老师是回不去了,所以我们不但要让他干好一年两年,更要让他长长久久、红红火火地干下去。”
年5月,韶山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郭存勇现场发现一位高度近视的老人剪字功夫了得,急忙挤上去打听。老人名叫洪源,株洲攸县人,号称“中华一刀剪”,是世界吉尼斯纪录保持者。一把剪刀玩得溜转,大字可剪上千平方米,小字可剪一平方厘米,1个字、10个字、一首诗均可一刀剪成,遮眼剪、双手背后反剪均游刃有余。郭存勇求贤若渴,按照刘上四同样的待遇,把老人安排在二楼,给了他50平方米的工作室。
宝庆瓷刻传承人刘金铎,之前也不在长沙发展,最早他的工作室开在珠海。他告诉记者:“我正是被郭存勇的诚意打动,才选择了回乡传承宝庆瓷刻。”
“非遗+”模式广受推崇
北上广名校研学热门地
来到雨花非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吃街。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里举行了“万人同品·非遗美食节”主场活动,云集了长沙的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制作技艺、衡阳的君玲食品传统手工技艺(粽子)、株洲的攸县坛子菜、湘潭的龙牌酱油酿造技艺、邵阳的武冈卤菜制作技艺等14个市州地理标志性非遗美食项目。
每到华灯初上的时间,这里便人流如织,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压马路,品尝各地美食。来自常德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的常德擂茶很地道,很有家的味道,因为长大了工作忙,小孩不常回家,刚好让他品尝一下故乡的味道。”不但本地人喜欢逛雨花非遗馆,很多外地游客也纷至沓来。
雨花非遗馆自建立伊始,就首创了“非遗+”模式,“非遗”自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一个“+”号便可链接上下游及周边产业,极大增加了非遗文产经济附加值,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非遗可以加什么呢?首先是旅游,雨花非遗馆开设了30个非遗研学体验平台,让游客在参观非遗工艺品的同时可以参与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进行体验,增加了参与感。馆内设置有展示参观区、体验学习区、节目展演区、自由购物区,雨花非遗馆也逐渐成为文化地标,不少网红特地慕名来“打卡”,也带动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雨花非遗馆也与教育联系紧密。不少学校找上门来,将这里作为“第二课堂”,体验学习传统文化,其中不乏北上广的名校。郭存勇介绍说:“北京四中就曾多次来到这里研学。他们第一次来之后,还让学生做出了内容详实的体验报告,当时我还以为对方是讲客套,没想到很快他们就来了第二批人。对方第一次来可能是因为礼貌,多次前来就肯定是喜欢这里了。除北京四中外,广州也有不少学校慕名而来。”郭存勇表示,现在在馆里就有一位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生在传承扎染,还有不少大学生来找师傅做毕业设计。目前,雨花非遗馆已打造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结合校本课程延伸开发非遗手工体验项目30多个,每年接待各级学生10万余人。
文创产品当下很火热,“非遗+文创产品”也成为雨花非遗馆拓宽市场的利器。在馆内,滩头高腊梅年画点烟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