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坚守使命做香湖南饭

发布时间:2022/11/23 19:19:4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71230/5971033.html

7月的三湘大地正在上演一场热火朝天的“双抢”大战。在广袤的田野里,农民正为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忙得不亦乐乎,金灿灿的稻穗被收割加工,绿油油的稻苗正蓬勃生长,这样青黄交接的好时节,蕴含着丰收与希望,也彰显着湖南作为粮食大省的真正实力。

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袁隆平院士埋首躬耕的地方,湖南的水稻生产常年居全国前列。年,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7万亩、产量.6亿斤,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其中早稻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8亿斤,均居全国第1位。湖南省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4.5%的粮食,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湖南考察调研。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中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湘大地的使命,更是由来已久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湖南省在蝶变中坚守使命,为国家、为人民打造了一桌丰盛的“湖南饭”。

从“精准脱贫”到“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曾经简陋的梨子寨村民院坝前坪,如今成了崭新的精准扶贫广场,在七八月份的旅游旺季,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正是在这一处不起眼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通过发展旅游、山泉水、猕猴桃、苗绣等当地特色产业,十八洞村在年成为湖南首批脱贫出列的贫困村,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两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

十八洞村只是湖南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一个缩影。8年的脱贫攻坚战,湖南实现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也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湖南省粮食种植面积.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9亿斤,比上年增加11.9亿斤,创近6年新高。

为了扛好、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湖南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把万亩、产量亿斤的粮食生产任务,分解下达给市州,层层落实到县乡、村组和农户。

除此之外,湖南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性补贴力度。有着“东安粮仓”美誉的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东安县,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万元用于扶持发展粮食生产,多途径多环节进行累加补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了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稳住粮食产能,湖南省实打实算好耕地‘数量账’‘质量账’‘保护账’三个账本。”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益平说。

截至年底,湖南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为万亩,占耕地面积66.56%。其中,年至年,全省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4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了我们丰产增收的信心和底气。”祁阳市大村甸镇进步村种粮大户罗庚生对记者说。大村甸镇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利条件较差,罗庚生流转的亩稻田曾因为排灌不畅导致亩产不高。

“如今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机耕道、排灌渠都有了,今年的早稻亩产达到了多斤。”罗庚生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按照省委一号文件,今年湖南省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为牢牢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再添一重保障。

把粮食安全的重任拴牢在科技上

要“藏粮于地”,亦要“藏粮于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对粮食生产而言尤为关键。

年以来,湖南省先后出台农机“千社工程”、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省、市、县财政列支3亿元用于农机作业补贴、购置累加补贴和农机贷款贴息,撬动农机购置资金30亿元,推动各级实施农机购置补贴10亿元)、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等一系列硬核政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开拓粮食丰收增产的上限和潜能。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早稻田里,农民正在驾驶机械收割早稻。蒋克青陈旺胜摄

十年以来,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截至年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2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05%,较年分别增长了16.43%、20.45%。

十年以来,湖南省农机合作社的数量从年的家发展到家,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从不到5%提高到50%以上。不仅如此,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与农业农村部签订《共同打造湖南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

“28亩早稻,网上预约收割机,不到5个小时就收割完成了,每亩还减少5公斤损耗。”衡阳县长安乡长安村种粮大户廖亚辉说。如今,衡阳县搭建起智慧农机平台,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预约农机作业服务,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与成本,而且有助于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提高收成。

除了机械设备的推广与创新,湖南省还以农民教育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研院所为抓手,培养一批真正扎根土壤的“田秀才”“土状元”,并推动“大专家”“真状元”深入基层,为全省三农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宁乡市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当地发展出了“稻+虾”“稻+鳅”“稻+鱼”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种养面积达4万亩。在长沙市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柏连阳团队对接宁乡市稻渔综合种养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线下落实到位,线上同样不遗余力。从年开始,湖南省依托隆平高科搭建的“湘农科教云平台”,组织专家为农民开展网络培训。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达22万,上线农业课程和农业技术视频超过个,为农民学技术、开眼界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渠道。

除此之外,湖南省定期开展《农技大课堂》直播活动,对农业科技进行趣味科普和应用示范,通过激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他们为农服务的水平。

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品牌强农之路

敢为人先的湖南,不仅在粮食生产上“稳中求进”,而且在农产品发展上探索强农之路。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打造了一大批品质优良的“湘”字号农产品,茶叶、油菜、柑橘、黄桃、生猪等农产品产量长期领先。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湘”字号农产品,湖南省制定发布了《“一县一特”主导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稳稳端牢中国粮做优做香湖南饭”实施方案(-年)》,鼓励各地培育优质农产品,做优家乡拿手菜。

在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上,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说:“湖南省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一县一特’战略,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据估算,“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产值突破亿元,每年带动从业人员增收数千元至万元不等,提升了湖南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攸县豆腐(香干)是株洲市的一张金名片。年以来,攸县豆腐(香干)被纳入湖南省“一县一特”农产品目录,并成功被列入株洲市十大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了攸县豆腐(香干)从小作坊生产向企业化经营转变。虽然只是一片小小的香干,但在品牌赋能之下,“小香干”变身“大产业”,直接带动了行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实现总产值逾20亿元。

产业发展带动了人员就业和增收,切切实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去年,炎陵黄桃总产量6.5万吨,综合产值26.3亿元,4万桃农人均增收1.1万元。今年,炎陵黄桃总产量预计可达8万吨,这样一来果农的腰包就更鼓了。”炎陵县委书记尹朝晖说。

另外,湖南省加大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42亿元,在央媒和省媒开展宣传活动,同时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举办产销对接活动。湖南省与农业农村部共同举办的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已连续举办22届,每年吸引约20个省(区、市)多家企业参展,进一步提升了“湘”字号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竞争力。

跨越十年,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湖南始终坚守使命、保持底色,为操办一桌全国人民吃得上、吃得饱、吃得好的“湖南饭”而不懈努力。未来,湖南仍将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奋力续写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吴砾星见习记者梁嘉伟

图片:农民日报

监制:杜兰萍编辑:陈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