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简介 >> 湖南省衡东县以标准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蓬源镇潭江村的“幸福屋场”,到白莲镇马房村的“厕所革命”;从状元村的垃圾分类,再到吴集镇红坪村的产业振兴……湖南省衡东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像一颗颗美丽“明珠”组合而成的“璀璨星河”。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近年来,衡东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标准化理念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准、可衡量、能考核,以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治理、村庄环境美化为重点,推动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续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了“满目秀色看不尽、田园美景入画来”的目标,让乡村更美,让百姓群众的日子更好。
建设“幸福屋场”,让村民看见幸福的模样
天空湛蓝如洗,云朵洁白如练,蓬源镇潭江村呈现出春日里特有的美。走进村里的李家幸福屋场,只见农家庭院整齐靓丽、村组公路干净整洁、红瓦白墙绿树掩映……一幅和谐美丽新画卷尽收眼底。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我们倾力打造了李家幸福屋场。期望村民们在这里看到幸福的模样,并以此为模板,让幸福屋场在潭江村遍地开花。”蓬源镇潭江村党总支书记颜永汉表示。
潭江村位于衡东县东南部,与株洲攸县接壤,是该县最为偏远的一个村落。
如何让“幸福屋场”建设真正成为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源泉?村支两委在规划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篇一律,而是结合当地实际,让“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理念贯穿于“幸福屋场”建设之中,大大增强村民归属感幸福感。
在“幸福屋场”建设上,让环境宜居无疑是增强村民幸福感的关键之举。村支两委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多措并举,加大投入。目前,已筹措各项资金万余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维修渠道米左右,水土治理亩,山塘清淤,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55盏,村主干道绿化2公里,村民房前屋后绿化户,共栽种红叶丝兰、茶花树、黄冠树、红枝树共多株……
“幸福屋场”的村民说,现在广场有了,道路升级了,空气更清新,生活品质甚至比城里人还要“稍胜一筹”。
聚力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
建设美丽乡村,自然得从撕掉“脏乱差”的标签开始。
“以前我们村环境一塌糊涂,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农村的旱厕更是臭气熏天……和现在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白莲镇马房村村民刘志成不禁感概道。
作为“全国文明村”,马房村环境整治力度之大可谓空前。白莲镇马房村村委副书记向正爱介绍说,目前村里有3名保洁员,垃圾转运车,回收垃圾桶,每组都建设了环卫房,每家每户都张贴了环卫村规民约。“房前屋后50米以内卫生环境由村民自己负责,村里面每月每季进行换位评比,大家对这个环卫意识有很大的提高,由过去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人人参与爱惜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马房村在年就陆续开展了“厕所革命”,通过旱厕改水厕,让老百姓告别了“一个土坑,两块板”的尴尬岁月。同时,该村主要采取“三格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模式,严格做到黑水(粪水)、灰水(生活污水)、雨水“三水分离”。据悉,经过三格化粪池处理后的粪污和生活污水在通过厌氧池进行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去除有机物后,经地下管网流入土壤渗滤系统进行深度净化。
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了白莲镇马房村和白莲村、大浦镇岭茶村、新塘镇潭泊村、吴集镇红坪村、蓬源镇潭江村、洣水镇状元村、杨桥镇南冲村等11个省级美丽乡村,其中新塘潭泊村和大浦岭茶村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精品村。全县三分之一以上村成为了生态宜居村。
因地制宜兴产业,激发乡村新活力
变美是乡村需求,关键还在如何变富。
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园掩映山间,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人纷至沓来,处处涌动的发展热潮激发出衡东县美丽乡村产业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如今很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位于吴集镇红坪村的枫仙岭生态庄园,占地面积约亩,计划投资2.3亿元,是一个为以农耕文化体验为主题,集绿色餐饮、文化展示、户外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庄园。“枫仙岭生态庄园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红坪村党总支书记陈红祥表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劳务用工,本组村民优先原则和村民土地入股分红方式,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带动了50多人就业,每个月收入在元左右。”
今年53岁的村民朱柏青,是患有耳疾,而且带着两个小孩子,经济压力非常大。“多亏村里引进了枫仙岭生态庄园,让我每个月有了元的收入,孩子们也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据悉,枫仙岭生态庄园于年12月立项,并开发建设至今,建设5年期间连续5次被衡东县政府评为“县重点建设项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园区”。如今,该庄园每天的游客量在人次左右,成为了衡东县旅游的新名片。
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乡风是美丽乡村的印记。
“美丽城乡一起创,幸福衡东人人享”“让洁净在家乡扎根,让秀美在衡东驻守”“城乡治理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日前,在霞流镇李花村开展了一场以皮影戏宣讲村规民约的特色文化活动。傍晚时分,村民齐聚一堂,共同欣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出的新生命力。无味的村规民约,在老艺人那独特的方言腔调中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
近年来,李花村以产业助推脱贫,成立衡东县李花缘种养专业合作社,预期投资万元,建设油茶林亩,饲养生态三黄鸡2万羽,新建鸡舍平方,养殖特种水产12亩,种养一体,收益归公。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创收50万元的纯利润,为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李花村依托“衡阳群众”志愿者,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贯穿于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全过程、融入乡村振兴各个方面,通过弘扬特色乡土文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皮影戏进乡村等文化下基层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滋养和涵育作用,实现以文育民、乐民、惠民,传承发展提升乡风文明。
从面子“靓”到里子“美”,如今,“美丽乡村”已经成为衡东县的一张新名片,红色土地上的乡村田园让人更加心驰神往。(唐翔周健曾祥君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