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美食 >> 青树坪之战,桂军精心设伏,为何战果不大,
年8月17日清晨的青树坪,青杉翠竹,青青的稻苗,绿绿的草地,一派宁静的青绿世界。
上午8点,宁静被打破了,解放军师师部接到一个比一个紧急的敌情报告,桂军三个师形成夹攻之势,气势汹汹已经逼近解放军前沿。
桂军第7军以一个师向青树坪镇的解放军师左翼迂回;正面与师接触的不再是一个团,而是整整一个师。
桂军另一个师从界岭西北之大山冲下,向解放军团左翼迂回,构成三面夹攻、两侧迂回包抄的架势。
师长额头冒汗,敌军显然集结了主力,而且地势也对桂军有利,解放军被压缩在盆地里,处境很危险。
当时,只有正后方永丰方向尚未发现敌人,但一路去都是暴露的原野,敌人炮火完全可以封锁公路,还可能会出动飞机。
白天是没办法转移的,只好紧急命令各部就地利用地形,构筑工事,坚决抗击敌人,并在战术上采取以攻为守,不断反冲击的方法,坚持到黄昏后再行转移。
说时迟,那时快,等师部判明敌情时,敌军已经冲过来了。
桂军一开始就是一个相当漂亮的战术动作:两侧迂回部队几乎同时打响,待迂回部队接近我军正面时才开始猛烈攻击。
桂军运动速度相当快,沿着山沟,刷刷刷地就窜了出来,那边炮火一停,敌人也差不多奔到了阵地前沿,难怪解放军戏称他们是“广西猴子”。
战斗一打响,正面敌人以三辆装甲车带头,掩护着步兵沿公路冲过来。
桂军的攻击精神相当强,步兵火器差,但都是老兵,不会莽撞地乱打,在炮火配合下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打。
很快,桂军的飞机也来了,马达在头顶上吼叫,飞机一架接一架排成了大圆圈,把小镇、公路和各个阵地统统圈了进去。
事后统计,国民党军这一天出动了30架次飞机,这里离衡阳机场太近了,飞机每次可停留两三个小时,每架飞机至少可以发射、投放八吨弹药。
而青树坪阵地方圆不过十余里,上万名的士兵,一颗炸弹下来就可能有惨重的伤亡。
常言说,祸不单行,中国这句古老的格言真的是饱含哲理。解放军本来预计打的是进攻战、追歼战,根本没想过要固守阵地。
而为了轻装行军,修工事的洋镐、洋锹早就扔下给后勤部门。在青树坪停了一天,人太累了,又想着明天进攻,鬼才愿意吭哧吭哧地做半天苦力。
工事没准备,临急了要抢修工事,敌人已经上来了,来不及了,再说想修也没工具,总不能拿手来挖,拿枪来捅吧,只好利用地形作掩体。
从飞机上望下去,那目标真是太明显了,一顿机枪倾泻下去,总有好几个人浑身冒血泡,没有工事成为当日伤亡过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桂军在飞机、炮火配合下,一个个山头地组织攻击,没有防御工事,单纯防守是没办法的。
解放军以攻为守,组织分队,你攻我也攻,你冲我也冲,你轰我这个山头,我冲你另一个山头。
桂军欺负解放军没工事,一顿猛烈的轰炸,一次旋风式的冲锋,很快就冲上了山头。
但是桂军的防守很差,解放军组织火力,机枪一扫,再配合三三制编组,几个冲锋又把敌人赶下去。
双方反复争夺,战况十分惨烈。桂军占有优势,重炮铺天盖地,飞机除了直接轰炸射击又在上空修正弹落点。
解放军师属那几门重炮一下就被压制,几乎无法发射,而且炮弹携带过少,很快就打光了,只好以轻武器与敌人作战。
幸而双方阵地交错,天空黑烟翻滚,敌人飞机很多时候无法判断敌我,只能在高空呼啸助战。
上午的战斗从8点一直激战到11点,解放军不断反攻,力量消耗很大,再不能出击了,而桂军以优势的兵力仍然一波一波地冲过来。
正面的解放军团3营在遭受三个小时20多次轮番攻击后,防线被桂军冲开了缺口。
7连受到国民党军两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四架及众多重炮协同下的猛烈进攻,人员伤亡过半,弹药也打完了,不得不撤出阵地。
阵地呈现出崩溃的迹象,形势危急。
师急待援救,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师东南侧后的师也在这天早上遭到桂军的猛烈攻击。
该师主力在遭受重大伤亡情况下,于上午10时,缓缓地向永丰方向撤出战斗,仅留一个营在公路附近掩护,策应46师突围和确保团的侧后安全。
师本身也和师一样陷于敌围攻,无法抽出兵力援救。
青树坪周边的解放军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敌军牵制。
同属49军的师经安化向宝庆推进,14日进至宝庆西北,距离青树坪的军主力太远,不可能直接赴援。
况且17日这一天,宝庆的国民党14军之第10师等部亦发动攻击,与解放军有小接触。
师师长沈启贤
师考虑到位置过于突出,遂向新化撤退,这是向北面撤走,距离青树坪更远。
由长沙向湘乡前进的解放军46军师主力11日占领湘乡后,即在原地驻守。
湘潭、湘乡是长宝公路上的重镇,控制近里的公路,掩护背后湘中腹地,并向南构成防线,各以一个团驻守,兵力并不大,在全线紧急的情况下也不宜出动。
而且从湘乡到永丰也有一天的路途,以15日上午接到告急电报计算,当天是怎么也赶不到。
惟一保留在49军后方的是该军的团,军指布署这个团负责控制湘乡到永丰间的道路警戒,保证交通不被切断。
这是主要的退路,关系重大,这个团是不能抽出来增援的。
在湘乡到永丰公路间巡察的团
这样,陷在青树坪的两个师共四个团,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苦苦撑持了。
中午12点,经过短暂的调整,桂军发起了全面的总攻。解放军方面因师已逐步后撤,正面的团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这时又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弹药几乎打光了。
由于轻装前进,战士身上随身携带的弹药不多,营团驮载的弹药又因为驮畜大量死亡而无法多带,前此打了几天又消耗了一部分。
加上部队不善于山地作战,不够沉着,过早地开枪,在坚守、反复冲锋几个小时后,当敌军总攻开始的时候,反而无子弹可打了。
没有弹药,无法再在原地坚守,解放军只好向青树坪镇方向后撤。
青树坪以北八里左右的公路正面,有一座突出小山峰,标高估计不过八十米,在环绕的群山中毫不起眼,但是它座落在盆地中间,山后直至青树坪是一片平地。
只有坚守这座独立石山,才能保证部队撤入青树坪,独立石山成为这天下午战斗的焦点。
桂军冲在最前面的全是戴大盖帽的青年军官,这批青年军官只戴大盖帽连钢盔都不戴,手里端着的不是刺刀步枪,而是全一色的烤蓝闪亮的美造冲锋枪和轻机枪。
孤峰,是我军最后一处阵地,只有守住孤峰,大部队才能完全撤出,否则,很可能全军覆没。
守山的解放军约有数百人,装备好,机枪多,冲锋枪多,手榴弹多,而且居高临下……
你勇敢,我们也不怕死。杀红了眼,端起机枪,端起冲锋枪,站起身,就是面对面的猛射。
下午5时,在青树坪一线的团阵地全部被桂军突破,营团之间联系极度困难,部署全被打乱。
最严重的威胁是在左侧后方,桂军一个团插了进来,占领后方的炮1连驻地,威胁着部队的退路。
关键时刻,团团长亲率一营剩余的战士和警卫连拼死出击,连续冲锋三次,重新夺回阵地,打开后撤通道。
这时已是下午6时,阵地已无法再守,而天也慢慢开始暗了下来,突围的时机到了。
在相互掩护下,团各部摆脱敌军围攻,冲越火力封锁向东北方向撤出。
解放军师的另一个团团方向,也遭到桂军一个师兵力在飞机掩护下的进攻。
桂军冲向正面和侧后,许多阵地相继失守,但该团原就准备攻击前进,兵力比较集中,这一天反复采取猛烈反击的战术,勉强守住了防线。
师突围,师留下的掩护部队一个营随之撤走,团在牵制敌军掩护兄弟部队突出重围后,也于晚8时突围后撤。
桂军的作战意志很强,但是它也具有一般国民党队的同样弱点,就是夜间战斗动作差。
一到天黑,桂军即停止攻击前进,黄昏进展到哪里就停止哪里,构筑工事固守,不再前进,这就给了解放军突围的机会。
战后白崇禧一再责问张淦;”为什么不及时组织追击部队?为什么不作远距离的追击?
张淦与李宗仁
桂军确实失去了一个机会。单从这一事实就可能看到桂军的战斗作风,远远比不上作为对手的又累又饿、弹药全尽的解放军。
青树坪一仗,解放军师伤亡人,师伤亡多人,总共损失余人。
这并非是白崇禧惟一的反冲击。与此同时,左翼宝庆方向的反攻及右翼节节抵抗与伏击,构成了整条战线的反攻态势。
由醴陵沿粤汉铁路东侧南下的解放军46军师进占攸县,接着就在攸县北遭伏击,两个团并肩作战,击退了桂军两个师。
8月17日晚10时,就在青树坪解放军最后一支部队突围而撤之后两个小时,林彪紧急电令各部队停止追歼叛军。
经过了73年风风雨雨,再回头审视战争年代,青树坪败在“远来疲弊”四个字,也许人们更应该牢记“量力而行”这个古老的格言。
青树坪之战并非偶然。
从国民党军方面说,这是白崇禧处心积虑、苦苦追寻到的一次重大战机。
根据当时任国民党军湘桂边绥靖司令的曹茂琮回忆,青树坪战斗后,白崇禧把他召到衡阳,在作战室接见了他。
白崇禧拿着指挥棒,对军用地图划了个大圈,说了一大段话:
“你看,这个地区万山重迭,岗峦起伏,地形险要,山路崎岖,解放军兵虽多,将虽勇,在这里又如何摆布得开?”
“更何况东北部队南下,必定不服水土、不谙人情、不熟地形,只要我们能善于捕捉战机,在这个地方出奇制胜,积小胜为大胜,歼灭他一大部,就能打出一个相持局面来。”
“这对争取美援有很大价值。现在争取时间要紧,到时国际上必然起巨大的变化,美援也就很快到来。”
显然,白崇禧对中南战场解放军的不利因素有很清醒的认识,并尽力去加以利用。
从解放军的角度分析,青树坪挫败,从根本上说,就是军事学上力量伸展过度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兵力伸展过度,必然导致软弱,这是一条在无数战争中获得证实的战略规律。
退守方在退到足以保障安全的距离后,获得了喘息时间,在新的防线上进行了巩固,兵力及物资得到补充,其实力及信心大大加强。
而进攻方前进太快,交通线伸展太远,补给一时跟不上,部队分散,战士疲惫。
这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便会发生变化,尽管攻方拥有长期优势,但在越过这一规律的“临界点”后,也会暂时地变得十分虚弱。
8月17日湘南战场上的解放军,就处在这样一种状态。
在山坡上休整的49军战士
人人都知道,三国赤壁大战,曹操败于火烧赤壁,是麻痹轻敌。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曹操战败更根本的原因是“远来疲弊”,即兵力伸展过度。
赤壁大战,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之众,远来疲弊,轻骑一日一夜行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厥上将军。”
历史不会重演,白崇禧号称“小诸葛”,而指挥南下百万大军的林彪,决非当年的曹操,他对全面战局有清醒的认识。
之战后,林彪下令普遍开展“兵强马壮”运动,在一个月后的衡宝战役中,四野主力分进合击,一举歼灭桂系看家的第7和第48军。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树坪之战,反倒成了桂系灭亡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