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长沙米粉难忘那碗人间味新湖南

发布时间:2023/6/14 19:56:17   

新湖南·大湘菜报(记者曹婕妤)米粉在大长沙(包括株洲、湘潭)人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一人独食的时候、没有胃口的时候、不知吃什么的时候,都可以选它。甚至天热了、冷了,大家只要想嗦粉,总能编出个理由。更有甚者,一日三餐都是粉,早上吃有“油水”,中午吃是省事,晚上吃“韵味”。

二两、三两、干扣、加码、加蛋……长沙米粉的标配是一碗二两,而原料不过骨头汤、猪油、味精、酱油、粉条、葱花等,配料无非榨菜、剁辣椒、萝卜条、酸豆角、油渣等。整碗粉下肚,身上微微冒汗,神清气爽了,那才叫吃到位。

长株潭,这紧挨着的三处地方的米粉,大同之下仍存小异。

霸主:长沙原汤扁粉

年,长沙阿弥岭汉墓出土米粉作坊文物,证明长沙米粉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米粉形态之一,距今2千多年。长沙米粉是传统湘菜技法具体而微的活化石,说它是世界米粉的起源也当得起。

据《齐民要术》记载,古长沙米粉的样貌和今天类似,都是连肉带汤搭配扁粉,其中最寻常的肉丝粉,古今原材料毫无偏差,完全一样。现在,一碗粉用熬了整夜的肉骨汤打底,成为湖南米粉的基本配置。

作为湖南的“大码头”,长沙米粉上盖的码子五花八门。煨码、蒸码、炒码,经典种类超过40种,当然也少不了鸡丝、菌油等“高档货”。整体而言,烹饪注重原汁原味、浓淡分明。

长沙人一天要嗦50多万斤的米粉,多数人偏爱扁粉,相比圆粉更入味。正宗的长沙米粉用精米磨制,以切粉为主,经蒸煮、起皮、阴干、手工切条,口感柔绵、韧性嫩滑,夹起不断,嗦嗦入口,香爽之极。

长沙米粉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连锁形式的百年老店就有黄春和、新华楼、杨裕兴等数家,更不要说街头巷尾的小本生意了,例如公交新村粉店、肆姐粉店等,早已名声在外。

大家闺秀:株洲烧汤粉

烧汤,也叫烧锅,通常是拿个小锅快速烧个汤汁浇头,淋在米粉上。湖南绝大多数地方的米粉,无论是底汤还是码子,都是大锅大味,只有株洲的攸县和醴陵,才追求小锅小味。而这种烧汤技法,和杭州面条的出炉方式如出一辙。

攸县和醴陵的烧汤,风味还微有区别。都是细粉,攸县用干椒炸红油,煮煎过的荷包蛋;醴陵是辣椒酱炸红油,煮打散的鸡蛋,辅以青菜同煮,都能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相,煞是好看。

株洲米粉源自长沙。在年之前,长沙、湘潭面馆大行其道,株洲当时隶属湘潭,面食更为流行。到了年后,随着水稻产量的逐年提升,大米副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扩容,开始出现专以长沙米粉为主的餐饮名店。到了上世纪60至70年代,在人口密集的矿区周边,米粉店数量猛增,常德米粉、桂林米粉等品种也开始进入株洲。

如今的株洲人平均每天要吃14万多斤湿米粉,其中约10万斤是扁粉,圆粉约4万斤。从古时的石磨、甑蒸、鼎煮,到数十年前的手工摊制,相比传统米粉制作“靠手摸,凭经验”的做法,今日机械化生产的株洲米粉,从米浆的研磨细度,到鲜米粉的含水量、厚度、断条率以及冷却温度等,始终绕不开色美不乏弹性。劲道的米粉,把汤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这才有了我们舌尖恋恋不舍的那碗烧汤粉,也才有株洲米粉跻身全省粉面江湖的地位。

小家碧玉:湘潭“寡粉”

湘潭紧邻长沙,两地米粉的风味一脉相承,却又有微妙差别。湘潭米粉没有长沙米粉那么多花样,是不会刻意去寻找,但吃了却叫人时常怀念的小家碧玉。

真正老派的湘潭米粉,汤头永远只有猪油、酱油、葱花和一瓢骨头汤,码子也只有肉丝、三鲜两样。因此,这清汤寡水的粉被落下“寡粉”的名号。

湘潭米粉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粉皮薄,但是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而且非常容易入味。相对于汤粉,干扣粉制作要更精细。好不好吃,在于韧度适中,过韧则柴,过软则糊。

比起装修时髦的新派粉店,湘潭人更爱街头巷尾的苍蝇店子,大家围在一起嗦粉,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说上两句,充满了市井气,故此嗦粉也是一种社交。

湘潭城里,好的粉店多在九总到十八总的老街。旧时湘潭是号称“小南京”的商埠,跑码头的人们或无钱或无闲,找个小吃摊就消磨了一餐。湘潭人比较追求“老味道”,现在在十八总粉店、维生饮食店等老店子,还能寻得一二。

[责编:曹婕妤]

[来源:大湘菜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1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