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经济 >> 巨幅画卷潭州古韵复现100年前湘潭繁
陈文杰千年十八总,传世金湘潭是湘潭历史中的美誉“总”是湘潭特色,全国绝无仅有。“总”是与沿湘江码头并存的,有“总”就有码头,所有码头各有专营,有专营大米、专营药材、专营竹木等等。每个码头都由“把总”罩着,“把总”也即头头。湘潭的“总”,有十几处,明代时的1—7总,因筑城后而废。留下的是八总(大埠桥下游边)至十九总。十九总在壶山沿河一线,每总相距一华里多。这十多华里的“总”,就是近代的湘潭米市、药都、木材、日用百货商业一条街。各“总”的特色和作用不同。“水门巷外彩灯摇,总里灯来大埠桥。不羡九衢灯火夜,而今五月赛元宵。”此清人诗意,是写大埠桥码头夜间船只来往灯光如炽,热闹状况赛元宵。*图为陈文杰先生所作10米画卷《潭城古韵》局部画面地处大埠桥下游的八总,不仅是热闹的商埠,也是连接商业一条街和“城里头”的承接处。八总大埠桥码头,还是大型的竹木码头。一年四季,从湘江上游衡州、永州、郴州、道州以及茶陵、攸县林区的竹木,放排入湘潭,经木材厂行,充当山客,排客的经纪人,在河东东坪镇和窑湾一带改成大排,然后随流入长江,销往江浙,其中部分竹木排停靠大埠桥码头,以备取用。大埠桥是“城里头”的入口处,“城里头”是旧湘潭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县衙、学府、文庙、城隍庙、万楼皆建于城内外。*图为画家陈文杰先生另一副作品九总的山货码头,都是从上游衡山、茶陵等农村山区从湘江运来谷物、薯类、干笋、菌类、湘莲、果子等,到九总码头上岸,然后加工销售各地。九总当地有数家酒作坊、酱坊、糕点食品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公私合营的“湘潭市酒厂”,上世纪成为市里的纳税大户,其生产的“湘潭汾酒”享誉大江南北。九总还有众多的个体槟榔坊,其槟榔果是海南到衡阳,再经湘江到九总码头上岸,经密制加工而成,具有一定的化疾药用功效。尤以百年老店“张新发”槟榔最盛,相传老张家与海南陈家是世交,每年都前往万宁进得原果,因而口感较佳,为人称道。湘潭有“药都”之称。从九总到十五总的正街铺面招牌上,写着浑红的药行、国药大字有几十家。“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湘潭十总到十二总是当地的药材集散地。江西、河南、云贵等十六省及南亚诸国药材在此集散。四川的桂枝、云南的当归、贵州的天麻、广西的陈皮、北方的羚羊角,以及各地种的药材应有尽有,无美不备。沿江码头,药材上岸,药香扑鼻,正街总上,一时药店林立,仅十至十二总河街和正街就集中了药材行(号)店余家,年销售额约白银万两。十总“江西会馆”是江西药材商人会集之处,十一总“协盛西”是当地的大药房,见证了“药都”的繁华。*图为画家陈文杰另一副作品局部画面,九总张新发槟榔铺在百年历史中依然鲜明十三总到十五总,以绸布店、百货店、酒家、食品为主,日杂、水果店间杂其间。当时最大的绸布店“裕大绸布店”就在十五总经营。凡到总上办事的人都说:到总上看热闹去,到总上扯布去,到总上买东西去……十六总、十七总正街上有多家钱庄和金银首饰行,但最具影响力的是酱油坊!民国初年,湘潭名宿王闿运,曾戏吟一联:“湘潭出将(酱),此将(酱)非彼将”。世事万物,不变是暂时的,变是永恒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湘潭大变特变,所有的“总”只有地名留存了,所有的码头,都浓缩为几个大型航运码头,今非昔比,其社会功能和生产能力远超昔日千万倍。画家及本文作者简介:陈文杰年生于湖南湘潭,长期从事美术工作,现为湖南省美协会员,湘潭市美协理事、湘潭市雨湖区美协名誉主席、湘潭市莲城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湘潭市艺术收藏家协会理事。先后创作“潭城古韵”(创作于戊子年)、“文心造境”、”话说湖湘“三大系列,创作作品数百幅,发表美术杂谈数篇,作品被文博单位收藏或拍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