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故宫博物院湘约长沙简牍博物馆设简牍研

发布时间:2022/12/18 0:29:10   

长沙简牍博物馆在6月25日上午举行的简博最新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近年来,长沙简牍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西泠印社、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开展的一系列学术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产生了一批最新合作成果。原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现故宫研究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高山,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出席。

(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高山。)

在本次发布会上,还进行了“故宫研究院长沙简牍研究中心”揭牌、长沙简牍博物馆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授牌、《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新书发布三项活动。

(《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新书。)

郑欣淼表示,故宫博物院与长沙出土文献文物有很深的学术渊源。“故宫研究院长沙简牍研究中心”揭牌,标志着故宫博物院与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简牍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工作人员正在对只有墨迹的残缺简牍进行红外线扫描。)

高山指出,历史研究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传承和发展。长沙简牍博物馆作为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闪亮名片,近年来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结出了丰硕成果。每一项成绩的取得,背后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今后,长沙将一如既往地珍惜历史的馈赠,秉承“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深入挖掘简牍文物的内涵,努力把长沙简牍博物馆建设成简牍保护、研究、传播、交流的基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昨天,长沙简牍博物馆(以下简称简博)最新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召开,国家一级博物馆简博内的不少秘密也在本次会议中,被小心翼翼地“揭露”出来,内容让人惊叹、兴奋。

(《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新书。)

(《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新书里的简牍原件。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邹麟摄)

1

故宫博物院与长沙出土文献

60年后再度紧密牵手原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现故宫研究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昨天上午在长沙简牍博物馆最新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上介绍:“故宫博物院与长沙出土文献文物有很深的学术渊源。”郑欣淼院长介绍,20世纪50年代,长沙窑窑址发现不久,故宫的陶瓷大家陈万里、冯先铭等就应邀赴长沙考察,最早认识和肯定长沙窑的重要价值。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帛画,当时这些帛书、帛画已成“泥砖”,是原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亲自从长沙押送到故宫,由故宫的能工巧匠张耀选、杨文彬、孙承枝等揭裱修复,才得以保全。同时,故宫的学术大师唐兰、罗福颐、顾铁符等最早参加这批帛书、帛画的整理,为完整展示这批珍贵出土文献文物的重要价值贡献了力量。简博与故宫博物院联系也极其紧密,郑欣淼院长说,年,长沙走马楼出土十多万枚三国孙吴简牍,轰动了国内外。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作为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副组长,最早来到长沙实地考察,指导吴简保护整理工作。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年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年第一次外出调研,就是到长沙视察吴简保护整理工作和正在建设中的长沙简牍博物馆,并批示国家文物局增拨专款万元,用于吴简等项目的保护整理。年故宫成立研究院,下设古文献研究所,即与长沙简牍博物馆合作,整理出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全12卷、33册中的最后5卷、13册。郑欣淼认为,长沙简牍博物馆虽然建成开放不到20年,但作为国内最具特色的一级博物馆,在国际学术界和博物馆界都享有盛誉。原因有二:一是湖南原本就是简牍大省,中国只有湖南出土简牍能够从楚简到晋简,贯穿整个简牍历史时代。二是长沙出土简牍众多,包括五里牌楚简、仰天湖楚简、走马楼西汉简牍、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东牌楼东汉简牍、尚德街东汉简牍、走马楼孙吴简牍等,数量占全国出土简牍将近一半。这就决定了长沙简牍博物馆资源丰富,有更加广阔长远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年,由故宫博物院、长沙市人民政府等领衔主办,长沙简牍博物馆、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具体承办的“纪念走马楼三国吴简发现二十周年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隆重召开,取得巨大成功,为双方都赢得了荣誉,同时也更加夯实了故宫博物院与长沙简牍博物馆合作的基础。基于长沙简牍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馆的关系,在昨天的会上,郑院长说:“今天,我们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为‘故宫研究院长沙简牍研究中心’揭牌,标志着故宫博物院与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让我们为长沙简牍研究取得更大成绩而共同努力!”郑院长的讲话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2

经红外线扫描

五千片仅留墨痕字迹的走马楼吴简清晰呈现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王素是简牍研究大家,一直以来他对长沙走马楼吴简的研究十分投入。王素先生说,利用红外线对走马楼吴简进行再研究,这是近年来简牍研究的新潮流。王素先生认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竹简,因年代久远,在平和堂井底保存千年,一些简牍保管不善,字迹有的已经完全漫灭,有的仅剩下墨痕,人的肉眼以及摄影技术根本不能识别出原有的字迹来,但通过红外线,原本浸在竹简木牍纤维中的那些千年前的墨痕字迹,又会从历史的背后悄悄浮到竹片木牍上来,这些字会神奇地显露出来。在本次新闻发布会后,记者特意进入简博内一个隐秘的读简室,简博保管研究部副主任金平向记者演示简博研究红外线显字新技术,一些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辨识的简牍残片及“废片”,现在已经在清水的浸泡下,那些仅留下的墨痕,经过红外线,通过电脑的调试,竟然在电脑屏幕上全部清晰呈现,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金平向记者介绍说,仅仅这一项红外线的新科技,简博将可顺利识读5千枚“废简”。金平介绍,此前,除一些未经书写的竹简外,简博已经识别8万余枚竹简,现在5千枚仅留墨痕字迹的简牍也将全面得到识别。记者想向金平打听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什么新奇的有意思的内容没有。金平说,新技术正在运用中,所有的发现,暂时均保密。

3

三国时期的“能书画”

不是今天书画家“能书会画”的意思在昨天简博的最新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也透露了一些新识别的简牍的具体内容及新释意,在新出版的《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一书中就首次披露了一枚重要的长沙吴简《监长沙邸阁右郎中张?移私学弟子区小文书木牍》。这枚木牍之所以重要,一是书写水平较高,二是在这枚简牍中提到了“长沙邸阁”“私学弟子”“能书画”等信息值得重视。有趣的是这位攸县籍的区小其身份为“私学弟子”,经专家初步研究,他“能书画”,极有可能并不是指其擅长书法和绘画,只是说区小具备作为一个“掾吏”书写与计算的基本技能。据专家介绍这枚《监长沙邸阁右郎中张?移私学弟子区小文书木牍》将可能促进长沙吴简中关于“私学”“邸阁”以及三国时代政治、经济制度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7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