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新闻 >> 比较芜湖九江襄阳柳州,株洲发展学哪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高晓燕李军
“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省委对株洲寄予厚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株洲正铺陈未来蓝图。
找出不足,找到差距,才能知道向何处发力。跳出株洲看株洲,在全省、全国这个更大的“盘子”上审视株洲,我们还缺点什么?
这一次,我们在区域坐标系中选定了湖北襄阳、广西柳州、安徽芜湖、江西九江四座城市。这些城市,与株洲一样,同属于中部非省会城市,且年经济体量与我市大体相当。
10年后的今天,他们发足奔跑的步速,已将我们甩在身后:
在5城主要经济指标的比对排名中,我市4项指标全部排名末尾,其中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双双后退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均后退1位。
单项指标与排名靠前城市相比,对标芜湖,我市人均GDP的差距,从年的元,拉大到年的元;对比柳州,10年来我市常住人口增加4万余人,而柳州增加了39万余人。
时间的“河水”,在不断冲刷着城市“石子”。每座城市的成功,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毋庸置疑,株洲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解析这四座城市的成功之道,是以资借鉴,是为株洲未来的风光借力扬帆。
金融“活水”如何激荡“大江大河”?
资本“弄潮儿”芜湖“起飞”
深度理解市场逻辑后,芜湖以“专家”姿态,玩转资本市场,将这股金融力量引向了产业发展最急需的地方。
看一看
境内外上市公司23家,辅导备案企业1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9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家,这是芜湖。
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省股交所挂牌企业家,这是株洲。
“十三五”期间,芜湖孕育出三只松鼠、三七互娱、埃夫特等一批明星上市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近亿元。今年1月,数据宝和中国基金报联合发布《年内地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年末,芜湖上市公司总市值亿元,排第19位,只比第18位的武汉少亿元。
资本如同“活水”,只有充分尊重市场作用和产业规律,方能激荡城市发展的“大江大河”。在资本市场“劈波斩浪”的芜湖,已经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亮眼的答卷,是敢想敢闯的先行试验。
年,芜湖明确提出“四新加一资”的经济发展新思路,即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再加资本市场。此后多年,该市以开放、合作与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拓展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金融合作,构筑金融一体化的“大金融”发展新格局。
发挥财政资金的“指挥棒”作用,芜湖财政累计投入34亿元,先后设立13支政府投资基金,规模亿元;参股子基金28支,规模亿元;累计投资项目个,投资金额亿元,撬动社会资本亿元。财政资金,让一批成长中企业获得助益,比如“新三板”。在当地,“新三板”挂牌企业,与投资机构达成定向增发意向后,可申请匹配“成长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参与跟进投资。目前,该市已累计完成15家企业的19次跟投,累计跟投.86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67亿元。
鼓励企业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利用私募公募基金融资发展。年以来,三只松鼠、埃夫特、溜溜果园等多家优质企业共实现私募股权融资.39亿元。通过金融债、企业债、中期票据、资产证券化等债权融资工具实现直接融资7.8亿元。
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做事。为产业招来“活水”的芜湖,得以腾出手来办更多大事,比如,快速突破航空产业。
从年开始谋划航空产业园,到聚集规上企业89家,吸引全产业链企业家,年实现产值.4亿元,芜湖只用了7年时间,就完成了航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整机到部件、从初创团队到龙头企业”的突破,实现了通用飞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模拟器、航空部附件等通航制造产业链产品自主化生产,获批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学一学
芜湖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仅领先于安徽全省,在长三角地区也十分瞩目。
向资本市场借力赋能实体经济,全国各地都在做。甚至粗略一看,芜湖的很多做法,似乎我们也都有,但为什么没有这么明显的效果?
7月,芜湖以一市之力举办私募股权投资大会,吸引近家国内私募机构,为当地芜湖产业发展招揽“合伙人”;明确鼓励引导各类产业基金投向民营企业;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同时也鼓励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建成可匹配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梯队集群……以“半城产业半城金”的创业热情,芜湖全方位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管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细节。资本市场是考验智慧的“校场”,不了解就不敢动,不精通就怕出风险,不熟悉就无法将扶持细节满满地铺陈到位。
“弄潮”资本市场,既需要“硬核”支持,更需要高效高质的行动。
园区经济怎么完成借势跨越?
九江引来一批高端产业研究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九江可算是贯彻得彻底。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连番在当地设立研究院,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发生。
看一看
在“前瞻产业研究院”收录的产业园区里,株洲的产业园区有个,而九江是个,比株洲多了近百个。
不仅数量上占优势,质量及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
目前,九江有2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九江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者于年由九江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而来,共青城是九江代管的县级市。而株洲,仍只有一个,成立于年。
九江常住人口万,城区人口不到80万,在中部非省会城市里似乎没什么存在感,为何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这么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优势科技资源,九江有妙招,以“合作共建补创新平台短板”,积极引进国内大院大所、知名院校和重点企业优势科技资源,就是极其重要的一招。
提升区域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竞争力,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是重要途径。
鼓励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到九江创办或联合创办产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九江出台文件予以支持,喊出口号“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一个县区至少一个研究院”。
支持与厦门大学共建产业研究院,九江经开区开出了0万元落地资金和每年50万元运行经费。为引进大院名校设立独立科研机构,瑞昌市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
“真金白银”投下去,成绩斐然。近年来,九江市累计引进中科院国科长江经济带九江科创服务中心、厦门大学九江产研院、武汉大学九江产业院等新型研发机构40余家,其中3家获批全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1家入选全省高端研发机构。
这些,都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落户后,创建了新材料(石墨烯+)重点实验室和光电重点实验室,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还同步“引”来了泰启力飞石墨烯项目,填补了九江乃至江西的石墨烯新型材料产业化空白。
作为中核集团第一所“院地共建研究院”,中国原子能院瑞昌核物理研究院成为瑞昌市抢抓LED应用产业转移发展的重要平台。短短2年时间,当地以LED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异军突起,产值已超过4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百亿。
数据显示,年,九江各大科创园完成技术合同交易、校企合作、专利技术产业化等各类成果转化项目余项,带动技术市场贸易合同成交额达18.4亿元,同比增长87%。
学一学
在九江,“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一个县区至少一个研究院”是“标配”般的要求。“标配”但不“乱配”,每个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进,都与当地产业经济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催生了创新与产业共进的新气象,点燃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株洲,距离优质科研院所的距离,并不远。
从心理距离来看,长期以来株洲各大优势企业与省内乃至国内外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密切,株洲职教园也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从地理距离来看,在“飞地经济”和高铁交通圈加持下,“即刻可达”早已实现。
但株洲,距离释放新型研发机构力量的距离,还有点远。当前,这种新型合作仍大多在民间,市级层面对这种新经济体的支持也尚不明确。
聚焦重点,搭好桥梁,有的放矢,产业发展会更有支撑。
“一枝独秀”怎么转向“各领风骚”?
襄阳服务产业撑起“交替领先”
当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时候,找问题也需要“跳出来”,跳出本业,“跨界”赋能。襄阳,用现代服务业的强势崛起,推动了产业板块的竞相发展。
看一看
年,襄阳.3亿元,株洲.8亿元。
年,襄阳1.97亿元,株洲.8亿元。
这是10年间两地GDP数据的比照,也从侧面映照出两地的产业发展速度。
是什么拉大了差距?我们发现了一组有趣的数字。
在襄阳的三产业占比中,第三产业从年的32.9%,提升至年的43.13%。其实,在年,襄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已突破0亿元大关。
深挖之下,故事颇多。从上世纪80年代起,襄阳汽车工业一骑绝尘,至年产值已突破亿元,占该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6.7%,几乎“半壁江山”。
随着传统汽车产业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退坡,襄阳敏锐地意识到,“一车独大”的产业格局制约长远发展。审时度势,提出将产业格局由“一车独大”过渡到“交替领先”。在连续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交替领先”成为高频词。
怎么实现?以现代服务业来兜底。
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现代服务业扮演着连接和耦合的作用,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尤其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服务业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中表现出坚强韧性,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更成为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
“十三五”期间,襄阳开通了5条中欧货运国际专列、4条铁海联运专线,引进深圳盐田港,合资组建襄阳新港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提升汉江航运能力,打造“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仅襄州区,就拥有服务业企业家。
现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也为更多产业赋能。近年来,当地大数据、5G等新兴经济业态更快速发展,吸引华为、移动、电信等近10个大数据中心落户。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第一个受益的行业。得益于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该市吸引了正大、鲁花、盼盼等大集团入驻,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速汇聚,产值极大提升。继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后,年首次突破0亿元,实现亿元,占当年该市工业总产值的1/3。
紧接着,是装备制造业。年,襄阳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亿元,成为继汽车、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后的第三大千亿产业。如今已逐渐形成以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汇聚金鹰重工、中日龙(襄阳)机电、航宇嘉泰等一批优势企业。
抢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机遇,襄阳汽车产业也“老树逢春”,由“制造”转“智造”,集聚起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研发储备余项相关专利技术,构筑“智行隆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助推产业迭代升级。近两年,全国车市行情下滑,襄阳汽车产值逆势增长。
学一学
“十三五”时期,襄阳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目前该市所能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已越来越趋向专业化。
早在年,当地统计部门在一篇调研报告中曾提到,当地服务业滞后于工业化的“短腿”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有可能拖工业甚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早已是融合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把现代制造业内的各个主体,比作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机”上的不同零部件,那么现代服务业,就是连通并驱动零部件良好运作的“电流”。
襄阳曾经面对过的问题,株洲也正在或即将面临。如何以服务业的大发展,来实现各条产业链的“群马奔腾”“竞相发展”?
我们想,既要提高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多的需求市场,也要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把高端服务元素嵌入制造业之中,让各个环节无缝衔接,经济的运转就会更加流畅。
城市品牌怎样完成口碑营销?
会玩的柳州更有味
在社交平台上,宏光MINIEV和柳州螺蛳粉,频频引发话题,甚至被提上热搜。你以为是年轻人会玩,却不知,是当地政府更会玩。
看一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委书记吴炜带着两大“网红”现场发言,向总理汇报柳州工业发展成就。
宏光MINIEV和柳州螺蛳粉,因为这两张城市名片,柳州近年来狠圈了一波粉。这是怎么做到的?
先看五菱汽车。在一次又一次的销量神话之下,上汽通用五菱被广大网友冠名“神车制造厂”。但长期以来,大众对五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拉货面包车”。
提升品牌成色,五菱以清晰的市场定位,开展了一系列成功试验:疫情期间率先转产口罩,让“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成为企业的品牌调性;地摊经济来了,就改装地摊神车……在触达年轻人的实践中,五菱慢慢变成了多元的、年轻的、潮流的品牌,也为后面五菱宏光MINIEV的面世攒下一波路人缘。
此后,五菱在年轻潮玩的道路上一去不返,跨界与喜茶、上海时装周等品牌或活动联名,在B站“精准”投放舞蹈和美食UP主,即便是车主活动也是别出心裁——“借”百名车主的改装宏光MINIEV,运至上海举办主题盛典。
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宏光MINIEV,一款不到4万元售价的小车,连续14个月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
以“车”的特性来审视,宏光MINIEV续航不足、功能不强,着实有些让人看不上眼,但若以可载人的“移动大玩具”来审视,它可玩性强、入手门槛不高,令人心动。
“奋斗”的五菱,用商业化的思维做工业。柳州螺蛳粉,则用工业化的思维做商业。
从年底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到年产值超百亿元,螺蛳粉火出“圈”仅仅用了6年时间。背后,除了企业主动对接互联网,更有一只“有形的手”。
让“臭”螺蛳粉扬“美”名,年,柳州市政府就实施了“螺蛳粉进京”项目,支持企业家在北京开门店;年,这碗粉亮相中央电视台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同年起,柳州每年举办一届螺蛳粉美食节……在社群平台上,螺蛳粉有了更多粉丝。
如何让这碗粉,从路边摊走向大餐桌?当地指导企业制定安全标准,解决这一新品类的市场准入问题,仅用1年多时间就发出全市首张袋装螺蛳粉生产许可证;马不停蹄组织制定地方标准,为生产企业划出统一的“安全线”;建设螺蛳粉质量检验中心、产业园、螺蛳粉小镇,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授权使用……一步步将螺蛳粉推上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道路。
今年1月至10月,柳州袋装螺蛳粉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上下游产业、预包装螺蛳粉和实体门店销售均突破亿元。未来5年,该产业目标指向亿元。
学一学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在百度搜索“柳州”,第一条就是政府门户网站,但显示的名字却是“24字秒懂柳州惊奇”。
上海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广西柳工机械旅游景区,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可以看出,这座城市,早已经将城市名片营销刻进骨子里。
同样是工业城市的株洲,有着深厚的工业积淀和严谨的工业思维,也有着唐人神、攸县豆腐、醴陵陶瓷、炎陵黄桃等一批名优产品,但却迟迟成不了“大产业”。
今年11月,在广东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活动上,五菱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功经验,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可能90%都失败的。”
“要去想、去做,就会有很多的奇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