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美食 >> 老长沙丨湘剧发展简史,湘剧竟起源于江西
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等湘南东部17个县市,还有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民间习惯将湘剧戏班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因为主要流行于长沙一带,故湘剧一度被称为“长沙湘剧”。
“湘剧”这个名字第一次被文献记载,是在民国九年(年)长沙印行的《湖南戏考》第一集中。但是,湘剧的发源,远远早于民国时期。据考证,湘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来,又吸取了昆腔、皮黄等声腔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
在明代成化年间,长沙是吉王府所在地,因此,经济政治的繁荣促进了戏剧的发展,湘剧的雏形逐渐形成。后来,大约在清代,昆曲逐渐传入长沙,也对长沙的湘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湘剧还吸收了徽班中的《大长生乐》《偷鸡》等一类剧目,并将其曲调称为“安庆调”,其他属于安庆“花部”的《水淹七军》《龙虎斗》《路遥知马力》《王祥吊孝》《李大打更》《困曹府》等,也都是湘剧经常演出的剧目。
此外,湘剧还从汉剧中吸收了《酒毒杨勇》等剧目,因此,湘剧可谓融合百家戏曲特点,又加入地方特色的一种戏剧形式。光绪二十七年(年),京剧流入长沙,自此,湘剧开始融合进了京剧中难度较大的武功,并且在演唱中吸收了京剧的一些花腔。
声腔的剧种,又历经变化而形成以高腔和乱弹为主的声腔。自道光年间起,至建国前夕,湘剧的科班达二十八个,开科六十多期,分布于长沙、湘潭、浏阳、醴陵、茶陵等地。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是道光后期起科的五云科班,培养了湘剧艺人四百多名。三元、华兴等科班也颇有名气。
年后,还设立了福禄、九如、福喜等坤班,专门培养湘剧女艺人。
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以前写的一些东西,也挺有意思,感兴趣的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