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美食 >> 记忆中儿时在攸县过年的年俗年味
至于另有一句话“老年人常思过往”,我不敢苟同,情感上我更不愿承认。我喜欢回忆,常思过往,我老年人了?真老了那一天我也不愿意卖老,回忆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特权,回忆何尝不是一场领悟、总结?年轻时不领悟,老了又拿什么来回忆回味?
我喜欢回忆,更希望能把一切回忆,美好的抑或痛苦的,诉诸笔端,永远定格,以备永久怀念。
春节临近,思绪像脱缰野马,记忆自然是回到了童年,儿时的那些家乡年俗年味映入眼帘,跃然纸上,变得鲜活起来。
杀年猪,吃“杀猪饭”
不是谁家年年都会杀年猪的,普通人家或许几年才会轮到一次杀年猪。那时没什么饲料,不像现在一头猪三四个月就出栏,那时一头猪要喂个刚好年把,都比现在所谓的“土猪”更土,肉特别好吃,甚至自带甜味香味。那时杀年猪,好大一种仪式感,会放鞭炮,要点香烛,要祭祀,要敬神,要请邻里乡亲吃一顿,一般请了的会来一位男性长辈。煮熟的猪血,有时还搭一坨肉,挨家挨户给邻居家各送一碗,沾沾喜气。除了邻里,一般还七大姑八大姨,父母两边的亲戚会各砍1斤肉送过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级别的1斤半2斤,会多一点。
我家杀年猪我还清晰记得,亲伯父一家不用说,组里的长辈德仔伯父、再昌伯父、培根伯父、运根伯父、仔乃里伯父、普高伯父,等等,那时没有通讯工具,请吃“杀猪饭”要跑腿,这往往是我的差事。猪脑髓是年长的祖辈吃的。我爷爷我没见到过,长子为父,遇上我家杀年猪,猪脑髓一般是我大伯父吃的。
猪肉一般乡亲们提前预订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过年才消费一次猪肉,会砍15至20斤,条件好的少数人家会砍30斤以上。主家杀年猪一般会图个便利,猪肚猪肠等自己想要留啥就自便。猪肉可能会有多的,多的屠夫计价带走。我印象中那时猪肉不到3元钱一斤,至于我听到的7毛4一斤的猪肉应该我没经历过。
过新年,穿新衣
(感谢中山大学学者,桃江籍著名画家严汉光教授做画。)
小孩盼过年,除了过年会生活好很多,走亲访友热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年可以有新衣服穿。
我们那会,添置新衣服的主要时点真的是过年,一般指外衣外裤,主要指棉衣。改革开放初期,几乎是清一色的藏青或黑色粗布棉衣。后来是灯芯绒,再后来是毛领子。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流传一句俏皮的调侃顺口溜,谁家孩子穿毛领外套了,都会被起哄,“你人又不像样,穿起果毛襟领(家乡方言很顺的,我翻译不到位[捂脸])”。
三十晚的灯,十五的火
从小这句乡俚就口耳相传,“三十晚的灯,十五的火”。至于“三十晚的灯”,除夕夜万家灯火,守岁,长明灯,很好理解。
“十五的火”却是有一个美丽的典故的,也许从小觉得好笑才真切记得,更难以磨灭吧。说的是,元宵十五那天晚上到处点上蜡烛,方便“老鼠嫁女”老鼠搬家。谁家的烛光小了,老鼠就嫁不出去,谁家就会老鼠多,长驻。我们小孩子喜闻乐见,经常逗嘴皮子,“把我们家老鼠嫁到你们家去咯……”在元宵节的烛光中,春节也渐行渐远了。
年初一
年初一吃饺子,我猜是84年开播春晚之后才由地方文化传播开来的。小时候哪有饺子吃?饺子是什么,我不知道,压根儿没听说过。
只听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姑妈)初五初六拜姨娘(姨妈)”,即初一不出远门。初一一般先跟爷爷奶奶拜年,跟伯父家拜年。一般长辈会给我们孩子1块钱2块钱压岁钱。拜完至亲,然后,邻里乡亲一个大队伍互相串门,都说好话,都客客气气,都喜气洋洋。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的一件糗事。七岁八岁狗都嫌,我也一样。我七八岁的一年春节,初一到邻居家拜年,我向石林乃舅舅(我妈妈族弟招婿到我邻居家)讨要压岁钱。石林乃舅舅大过年的,只好掏出1元钱给我压岁。事后回到家,我被父母狠狠地教育了一顿。
初一还有两件事,我觉得值得说说。一是,我们那初一不动扫帚,谓“扫帚过生日”,又说初一扫地会把财扫出去,会破财,不吉利。就连洗脸刷牙水都统统留着,统一倒在农村特有的一般是男性用的大木质澡盆里,初二才能倒出去,谓之“肥水不外流”。二是,我们那初一一般串完门,有一个统一的活动,称“拜地年”,即各家男丁携子女上山上坟地给已故的祖辈长辈拜年。
年初二
“初二郎”,自然是姑爷带着子女去给孩子外公外婆舅舅等拜年。
我在别的以前的文章中写过去外婆家的那条泥泞的路,写过拜年路上摔跤一身泥巴的回忆,就不再赘述了。
但有一件事,一件小时候的乡俗我不能不提。初二,我们那叫“洗牙”。我现在想起来,为什么叫“洗牙”,应该是大过年的,都说好话,但童言童语,小孩子顾忌不了那么多。“洗牙”,表达了大人的一种愿望,希望孩子开金口,多说好话,少说忌讳的不吉利的话。比如,夹菜不能说“夹不起夹不上”,在大人旁边看打“碰胡子”牌不能说“碰倒”,要说“碰起”,等等。
我小时候就经常是不开金口的那种,话又多,经常筷子拿不好,夹不上菜大吵大闹“夹不起……”搞得爸妈老瞪眼睛,使眼色。
年年初二一早,妈妈趁我还没醒,用一张纸抹一下我的嘴巴,你懂的,希望我嘴巴干净点,不说不吉利的话。每年初二妈妈都会程序化来擦我的嘴巴,我每次很不开心,因为妈妈故意用劲,恶作剧般把我弄醒,生怕我不知道,生怕我不长记性,生怕她这一抹不起作用。其实,我只是个孩子,我哪里想故意说些不好听不讨人喜欢的话啊。
舞龙耍花灯
小时候过年,初一上午开始直到元宵节,都可常见龙灯花鼓。耍到哪家,鞭炮迎送,给个红包,好不热闹。在谁家耍的功夫深,时间久,要看主人家的客道,看红包的大小。
那时,我印象中,我隔壁培根伯父的女婿铁龙,身手好,年年初一带一支队伍耍龙,一直耍到元宵。他不只会耍龙,还是练家子出身,还兼耍大刀,好不威风。在那个年龄的我等小屁男眼里,他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什么时候现身都带着明星的光环。
(.1.31,农历除夕凌晨4时草就)来源:青镫有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