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接公公婆婆,攸县七月半格外热闹

发布时间:2022/5/15 14:52:44   
复方卡力孜然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712/4424748.html
一说到“祭祖”,大家一般都最先想到“清明节”,但在特别重视传统节日的攸县,清明节并不祭祖扫坟!攸县,山青水秀,民风淳朴,传统文化浓郁,家家户户厅堂上必有神龛,人们通常初一十五烧香祭拜,而将“扫坟”安排在年底进行,“祭祖”在中元节举行。中元节在攸县本地俗称为“七月半”“接祖”或“接客”或“接公公婆婆”。七月半“接祖”,是攸县人缅怀先祖最隆重的节日,全国各地的游子们纷纷赶回,其热闹气氛、重视程度不亚于端午、中秋,甚至超过春节。通常,在七月十五前某一天的傍晚,家人们烧香放鞭炮将祖宗接进门,厅堂神龛下的方桌上立着先人的遗照,旁边点着油灯、烧着香、三杯酒、水果,气氛庄严肃穆,祭祀时由家族每户轮流“下饭“。想当年,每年七月半,祖父母安排五个儿子,从初十开始接进,每家轮一天,正好十五送走。这段时间里,伯母婶娘们都满腔热情、竭尽所能烹出美味佳肴,轮流供奉,平时饥不饱腹的我们也趁机傍着“公公婆婆”大享口福,鞭炮声天天响不绝耳,美食餐日日吃不离嘴。每日三餐“下饭”时得放鞭炮、烧香钱纸,意味着把回来到处游山玩水、串亲走戚的先祖们召集吃饭。烧香时,我们小孩必须先把手洗干净,站成一排,满腹虔诚,齐跪齐拜,还要默念:祖宗保佑我会学书。下饭的菜肴要保证绝对新鲜,不能有剩菜,碗里的饭也要成圆“斋形”,敬奉几十分钟后,再将饭倒回饭锅搅拌后才能吃,否则吃了会没有记性。那时还听大人们神秘地讲:“火焰”低的人可直接看到鬼,而“火焰”高的人坐在“熬酒甑”中也可以看到,还举例某某看到了鬼呢,我们小孩都信以为真、非常害怕。听伯父讲,他们小时候“接祖”更加热闹隆重,大家族在祠堂中举行祭祀,通常从七月初一就开始,接祖送祖时,小孩们都得穿新衣服裤子,不能穿短裤、拖鞋,排着长长的队伍,敲锣打鼓、放铳……接祖期间,还要为每位逝去的亲人准备封衣包、钱包等,在包上写着收件人、寄件人的信息,尤其不要忘记封钱包给“车夫力士”,他们就如现在的快递员,负责将包封送到阴间亲人们的手中。小时我算是长辈眼中的“读书人”,对这些乡土文化也有兴趣,所以每年的包封基本上是由我来书写,现在想来,其实这何尝不是家人们在无形中鞭策着我好好念书,做一名无愧于祖宗、有出息的读书人呢?十五日晚上,祖宗们一年一度回家的期限已到,需回归阴槽地府了,等他们酒足饭饱后,我们就开始送他们上路了。这时由一长者双手捧着用筛子装好的所有衣包钱包在前面带路,我们手里捧着香火,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跟随,一路放着鞭炮送到野外,把钱包都倒在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堆上,点起火烧包封,大家都静静地等待着全部烧完,不能讲话,返回时,空筛子得倒翻拿着,并且千万不能回头,否则鬼又会跟回来。据说七月半当晚用于烧包的稻草在县城成了“洛阳纸贵”的稀缺资源!随着当今社会之发展,攸县在外地工作的年青人带来了外面新的观念和思维,也趁着清明放假的机会,专门回家给逝去的家人扫墓。七月半“接祖”也有些淡化,不少在城里的攸县人因为回家麻烦,就干脆在城里“接祖”,然后把包烧在河边;也有不少人图方便,往往十四日下午接入,十五晚上送出,做到“简单不失礼节”;尤其现在“接祖”仪式越来越简单,祭拜越来越冷清,很多习俗也慢慢被取消或遗忘了。人死后虽然是一了百了,但七月半祭祖,看似是封建迷信活动,其实这是世人缅先祖、尽孝道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也是传家风、励后人的一种重要方式。正是因为无数小家庭对“根”的认同、对先人的敬拜,才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认祖寻根、情系桑梓”的强大凝聚力,从而保障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璀璨辉煌、经久不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8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