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王跃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以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从传统家规家训和家风建设中汲取文化滋养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单元,家规家训和家风建设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实践的重要方式。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都集中体现在家规家训和家风上。我国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孔子告诫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世把孔子在庭院中对儿子的教训称为庭训,也可以说是家训。又把长辈在家教育后辈叫作过庭。汉代开始流行的诫子书,亦可看作家训。诸葛亮晚年的《诫子书》倡导“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后来的家训家规树立了典范。自古以来因家风好而人才辈出的门第非常多。清代名臣陈廷敬家风极好,终生不忘父母当年的庭前教诲,写诗道:“不负当年过庭语,先公曾许是清官。”有专家研究,陈家在清代先后出过38位官员,都是清廉能干的官员。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岳阳市云溪区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立家规家训,兴文明家风”活动,家家户户建立家规家训,悬挂在每一户堂屋显眼的地方,时刻警醒着全家老幼,逐步形成了人心向善、积极向上、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收到了聚民心引富路的良好效果。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推进家规家训和家风建设,能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培育文明风尚,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从文旅融合的探索实践中强筋壮骨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捷径”,既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又能使传统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得到提升。我一直在思考,乡村振兴,文化能做什么,文学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年10月,省作协组织开展了“三湘巨变看龙山”文学采风活动,我从中受到了启发。《乌龙山剿匪记》既是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湘西龙山县依托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做实作家虚构的“乌龙山”这个文化品牌,有效整合“乌龙山大峡谷”、飞虎洞、惹迷洞等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通过旅游带动、发展农家乐、民宿,游客买土特产,住民宿,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助推了脱贫致富。5年前,乌龙山村所在的桂塘镇信用社存款1亿元左右,现在达到了3.5亿元。可见乡村振兴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走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我省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乡村很多,利用特色村寨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挖掘当地传统的文化习俗、生态环境、人文风情、文化古迹等优势资源,找到地方发展与现有资源之间的结合点,有很多的成功范例。比如,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大寨居委会,是我省4大民俗节庆品牌之一的“六月六山歌节”发源地。他们探索发展旅游观光和民俗文化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将摇摇舞、吹芦笙、侗族大歌和打糍粑等民俗文化展现给游客,打造上排梯田景观、十里长寨等苗侗历史人文景观,改造侗寨、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建设侗族特色村寨,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日益兴盛。益阳安化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打造“非遗+乡村旅游”,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年吸引外地游客达到余万人次。当地以传统民俗“梅山十八碗”创制的“梅王宴”,已成为外地游客来安化旅游必尝的盛宴。从传承农耕文明中获取力量源泉我国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多彩的民族,培育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它们都是过去农耕文明的产物,如竹编、蜡染、剪纸、木雕、石刻、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的手工业,这些在民间由群众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技艺,均为可以深入挖掘的文化宝库,从中找到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湖南土家族织锦技艺于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湘西、张家界等地在保护、传承这一非遗技艺的同时,大力扶持土家族织锦产品规模化发展,已成为湘西、张家界旅游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张家界乖幺妹公司年公司营收近万元,很多年轻人通过传承土家织锦获得一技之长,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湘西州“惹巴妹”公司研发湘西民族民间手工编织品,将其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原创设计的多种编织款式,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并按照“公司+车间+农户”经营模式,采用产品回收、劳动力入股、产业帮扶等方式带领贫困户脱贫。再比如传统食品、土特产品,地域特色浓厚,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有独特的产业价值和文化价值。湘西腊制品、张家界岩耳、湘潭莲子、邵阳猪血丸子、武冈豆腐、攸县香干、宁乡花猪、溆浦肥鹅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食品。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不仅提升了“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也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技艺。乡村振兴同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结合起来,不仅能让乡亲们富起来,也可滋养乡土文化的生命力。只有各个乡村立足于传统的产业,才能有别于城市也有别于其它乡村,产生独有的魅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是农村地区的灵魂和血脉。只有让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才能留住最美的家园,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统筹乡村振兴与文脉呵护,为老百姓塑造具有自身特色、充满人文精神的居住空间,才能让乡愁有守望之地,文脉有寻根之处,发展有传神之笔。(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