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 >> 攸县新闻 >> 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发表ldquo古攸
史书记载商纣败亡后剩下的25万军民后来去了哪里?攸侯喜又是何许人也?“之前我曾提出湖南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之一,这次我更加明确提出:商末大规模移民美洲的主导者是古攸国国王攸侯喜率领的军队,古攸国的国都就在今天的株洲攸县,故古攸县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之一。”12月2日,由大同思想网、道林书院联合举办的“人类到底是起源于非洲,还是起源于中华?”的活动上,湖南省法律顾问、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如是说。新人类文明文化史观的开创者流波与他同台进行了会讲。
今年5月份,杜钢建就提出了“湖南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之一”的观点。认为印第安人的许多生活习惯、劳动工具都与湖南民间相似,如印第安人捕鱼用的竹篓至今仍和湖南人的捕鱼竹篓一模一样,这与《山海经》记载的少昊后代移民美洲建立了少昊国吻合,而少昊国的中心正好位于湖南茶陵。因而,得出“湖南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之一”。
此次,杜钢建把范围再缩小,把历史年代更加明确:古攸国,是以现在的株洲攸县为国都,延续到今江西、安徽等江淮一带。古攸国历来的国王大都出自攸县,攸侯喜就是攸县人。历史上,商周大战,商朝大败,当时攸侯喜率领的大军20多万人还在东夷征战,勤王未果,从此消失在历史中,各种推测最后认为他们移民到了美洲。
现印第安人部落中流传的《侯喜王歌》是鲜活的史书,唱的就是多年前殷商军民海上迁徙美洲的壮举。各种考古资料成果,如墨西哥西海岸出土的距今多年的陶器上,刻有二十多个甲骨文“舟”字,也印证了商人移民美洲的这一史实。“以前我认为古书的记载,大多是一些传说,现在我越来越认为,古人的历史记载是非常严谨的,不我欺也。各种考古发现都在论证那些历史事实。”杜钢建强调。
杜钢建曾专程赴美洲进行学术交流,收集了印第安人各部落的语言文字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发现很多文字的发音、字形都源自中国的南方,这一研究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印第安人部落口头流传的传说。现在初步确定,茶陵的少昊国、湖南的犬戎族以及攸侯喜生活的古攸国等等与美洲印第安人关联很大。
非常巧合的是,近日攸县出土了20万年前的旧石器,显示远古湖南并非蛮荒之地,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类文明。而美洲文明是后起的,美洲人基本上是通过大陆移民过去的。古攸县人移名美洲是完全可能的。“攸侯多生于攸县,攸县就是当时古攸国的行政中心,湖南攸县一定要对古攸国文化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杜钢建强调。
学者流波则认为,“年前的人类文明全部都是中华人种所为。中华是先进一万年,落后年。美洲文明属于中华文明范畴。”他指出:中国人有几次大规模移民美洲的行为,商人是年左右的中华本土居民最后一次大规模迁徙美洲,后来还陆陆续续有人达到美洲,“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纯粹是无稽之谈。”
对于在当时条件下怎么移民美洲,流波给出了解释:商人当时东渡的有25万军民,除了从白令海峡的陆路通道,也有经海路到达墨西哥湾的,当时是分成两拨进行。墨西哥国立大学有记载:在白令海峡有13路人马从陆路东渡,而其余的一半则通过水路到达墨西哥。当时福建广东一带盛产巨大的竹子—涕竹,可劈成两半直接做成“涕竹舟”,甲骨文的“舟”字,就是涕竹舟的象形。攸侯喜率领东渡美洲的军民中就有涕竹舟、涕竹笋两族。而后这种竹子在中国消失了,却在美洲发现。当时的商人对海洋就有了一定的研究,能利用洋流进行海上航行,因此,通过水路移民一点也不足为奇。
杜钢建教授补充,轩辕黄帝时期,人们非常重视造船技术,就有了很大的楼船。而在印第安人部落中,就流传着祖辈从中国通过“天之浮桥”过来的说法,当时海洋的水浅,在白令海峡一带,从日本列岛到千岛群岛,经堪察加半岛,到太平洋的阿留申岛,直到阿拉斯加,一座一座海岛连起来像“天之浮桥”。利用洋流、以水陆混合的方式移名美洲就显得很正常。
源于华声在线,彭梦缘整理.